《初识传播学》书评
这是大学阶段的传播学专业教材,我很担心它枯燥和呆板,这是我对教材的刻板印象,然而并不是。
在这本书之前,我有这样的戒备:传播学听着玄乎,似乎与我无干,倒不如心理学来得实际。可是读了进去才发现,传播学和心理学是有姻亲关系的,比如其中的镜我理论、比如建构主义、比如立场理论。这么来判断,这本书是我们当下的信息社会里的利器,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认知自我、他人和世界,这三个元素是我们生而为人所离不开的东西。
一、 理論先行
请不在看到理论二字时就潜逃,这是我上学时候最烦心的背诵要点。但无可否定的是,理论就是我们要建筑漂亮房子的那一座地基,没有了它的支撑,房子的建设都是不成立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对理论少点偏见,多点谅解。可能作者的读者意识太强了,他料到懒惰的我们会对理论嗤之以鼻,于是便花了大量的篇幅为我们详解了理论的渊源,以致于后来的理论大家也专设章节来谈,可以说这本书本身就是理论的合集。
但值得肯定的是,书中的文字风格还是偏可爱加严肃的,虽然在理论面前,我们如同圣旨领受般,不可马虎,但作者将这31种传播学理论涉及了各种不同的语境,甚至还有电影镜头的摄入,引得我在阅读的时候,总有放下去看电影的冲动。不过理论和影像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你不知道鸟为何物,即使看到了鸟,你还以为是块石头呢。所以循序渐进还是必要的。作者也特意到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就我来看,还是比较不枯燥的,因为在读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作者在诚意款款的与你对话,尽管最后的旗帜者总是他来掌控,但不可否认,这种写作风格可以征服大家对枯燥的厌恶,进而肯定这是一本趣味性和可读性明显的专业教材。
二、 漫畫輔助
还有什么能比图画更鲜明表达意旨的呢?何况是趣味十足或者耐人考究的漫画版。它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那些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纯理论。漫画多用来解释理论现象或者来举例延伸。我个人比较喜欢作者的细心,他所选的每幅图不只是图画的传达,还有文字叙述,这样可以让我们明确它的作用,而不是不明就里,一笑而过。
传播是一种社会行为,发生在身边的种种事情都可以简化或凝练成漫画人物来生动的比喻。比如在第11章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中,作者提到了关系的维持,以一幅男女相处模式的图来展现,文字是:他们真是天生一对,那女孩超级难伺候,但男孩却能应付一切!这说明什么呢?作者想要用这幅漫画来说明关系维持的重要性,并进而举出维持长期关系的满意度的五种可操作行为,他们是你积极、开放、信任、网络化、共同的任务。从这里你也可以看出心理学的痕迹,我甚至想说,传播学就是一种社会性心理学。
三、 思考追加
每一个理论都有旁批注明,每一个重点词汇作者都加注了黑体显示,它可以让我们在允许的情况下跳读和偷懒,毕竟一个字一个字的扫下去,很考验人的耐心,尤其是长期书墙这么厚,有一种很难见到光的挫伤感。但读到中间,会慢慢发现作者的叙述是有主次轻重的,只要你理论理解了,就可以冲到后面去看思考追加,如果你可以流利的打出你心中的答案,你就可以义无反顾的向前走了。
但如果你连名词是什么概念都没有理解,那就只能灰溜溜的跑到理论部分,再去补习。这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方式。我想去我上高中的时候,总是以为自己做到了滚瓜烂熟的地步了,再去做题的时候,却总是碰壁。这就是掌握不扎实的结果,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习惯于为自己美化和开脱。这是痹症,得治。举个例子,比如在第25章符号学中,作者提到了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组合,是不是听起来太抽象,但生动的例子可以解救你的惊讶。在摔跤选手的动作中,你可能会对比较胖且反应迟钝的摔跤手有意见,你会觉得他更懦弱或者更残暴。那么他的身体意象就是能指,是感官的物理形式体现,而你所附着的符号意义就是所指,比如邪恶。
解释到这里,我想考考小伙伴的智商,请你在最快的时间里回答出珠宝的所指和能指吧。答对了说明你很聪明,聪明如我,是在看完解释之后才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