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按照理论来理解,应该和每一个个体都能够相处融洽,但是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却无法和谐相处。
也许你会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人与人之间在一起相处得好,是靠缘分,所以才有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之类的形容词,然而,这些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人飘忽的思想很复杂,有时仅仅因为一个念头就可以把人送到天堂,也可以把人送进地狱。
其实,这只是每个人大脑里产生的化学反应,影响了神经元的连接,不同的天气、运动后或受外界负面信息的影响,都有可能让我们对人与事的看法在一瞬间发生改变。
例如:销售经理是一个非常体贴下属的人,某一次,遇到不讲道理的顾客投诉,心情非常烦躁,销售主管正好在这个时候汇报工作,那么,销售经理就可能会被刚才负面信息影响情绪,对销售主管进行指责。
又比如,父母很少对孩子红脸,但在遇到工作上烦心事时,当看到孩子的作业到晚上11点都没有做完,父母可能会感到孩子让自己失望,也就容易产生愤怒情绪。
生活与工作中类似的情况有很多,大家是否有过因为他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或根本不认识,就凭看一个人的照片或视频,对其就产生不喜欢的感觉。
有时相处比较近一点的人,原本相处愉快和谐,仅仅因为对方的一个小失误、说错一句话或一个举动,是否就会引起你的反感?
也有一种情况,原本非常反感对方,但是因为一点关心、一句贴心的话、做对一件事或者他人的一个评价,就会产生好感。
莫名其妙的一些感觉,让我们仿佛在一刹那变了一个人,一念之间就可以把人送到天堂或地狱。
例如:工作中甲与乙两个人是同事,甲是办公室负责人,乙是信息技术部技术人员,甲是一个开朗的人,乙内向并不善与人沟通,中秋节乙给甲送点礼物,原本乙是认为甲在工作中,对自己非常照顾,所以才送点礼物,表示心意。
但是因为缺少了有效沟通,甲误以为乙对自己应该对自己有求,而且甲只是看到乙能力差一点,感觉人品不错,所以平时才有帮助甲的举动,但是乙送礼给自己,甲感到非常反感,认为乙有企图,导致这件事后,关系逐渐疏远。
这个案例的原因可能有3种:
1.甲感到有压力,俗话说拿人手软,害怕乙今后会对自己有太多的要求,担心自己办不到,所以产生排斥的行为。
2.甲希望工作中,公私分明,因为乙的送礼行为,就认为乙是一个假公济私的人,或者比较世俗的人。
3.甲希望工作中,大家公私分明,不想掺差利益关系,而影响自己的工作。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甲的自我保护意识,对方的一个行为,通过自己的不断解读,超强的猜疑心,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甲才能够升为主管。
让人失望的不是事情,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选择了失望情绪。
正是由于人类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进化缓慢,根不上时代的进化,所以世界才很难有真正的和平,目前能够达到的和平,也只是利益或相互制约的一种和平。
追求完美没有问题,但是把完美追求当成为人处世的标准,一切就不可能完美。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或事,人与人之间相处,多一分包容多一分理解,世界才可能逐渐完美。
如果把一个人的心态分为两部分,那么积极心态就让人身处天堂,反之,消极心态就让人身处地狱。
思考:
你是如何分辨人的善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