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盖斯是微习惯的创始人。他在获得成功之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宅男,他每天过着不尽如人意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重新给自己做了实现目标的计划。他把自己的大目标,分解成最小的容易实行的目标计划开始,他才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可见,我们的个人成长,不仅要有目标,还要有合理的实施计划方案。
郑强老师在《复盘思维》中也讲到,我们的目标如果能根据自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订计划,才不容易跑偏,才能有效达成。
老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我们不论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准备,然后才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认知觉醒》的作者周岭,他曾经认为每个人的美好生活会自然到来,即使不做个人计划,只要有十足的信心就够了。于是,他沉溺于眼前的安逸,随波逐流。每天他过着玩手机、打游戏,没压力也没动力的日子。
他有空就找朋友们聚会,时常喝到烂醉;经常熬夜,从不主动看书、运动。在他36岁时,他猛然警醒,如果他继续过着没目标、没计划的日子,那么他无论再过多少年,自己还是老样子。
他为了和过去告别,他开始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改变计划,短短的几年时间,他就成为青年作家,还在写作领域有了一席之地。
所有的大成者,都是有目标有计划的人,因为他们的方向明确,所以行动起来效率非常高。
美国思想家W. P.弗洛斯特曾提出:“在筑墙之前应该知道把什么圈出去,把什么圈进来。”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明确的计划是连接我们的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我们有了计划,就会随着目标计划一直向前,不会受计划以外的事干扰。
在谍战剧《前行者》中,马天目遭受过多次屈辱,但他为了得到忏悔录,他行事缜密,并针对敌人对他计划的破坏,他不断调整计划,最后完美地粉碎了敌人对忏悔录虎视眈眈的阴谋,他也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了以良好的计划为导向。
由此可见,我们做事没计划,犹如盲人摸象。只有遵循5W1H原则制定的计划,才能对个人的能力提升带来真正的助力。
做什么(What),明确自己的目标与要求。
为什么做(Why),明确自己计划行动的原因和目的。
何时做(When),规定自己计划中各项目标任务的开始和完成时间。
何地做(Where),确定自己计划行动的地点和场所。
谁去做(Who),除了自己执行计划外,是否需要别人参与或监督自己。
如何做(How),需要自律,隔断时间检查自己的行动结果,适时调整计划。
歌德说:“人生最重要的事是,我们要有远大的目标和达成这一目标的行动计划。”
所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