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年,21岁的聂云宸拿出几千块的积蓄,在广东江门九中街一个小区楼下开了一家奶茶店,取名皇茶。
这奶茶店只能算个档口,从装修到产品包装都简陋,与中国任何一个小城里不知名的低端奶茶店别无二致。
起初生意很淡,下雨天一天只能卖个几十块钱。
直到某天,聂云宸改了一款茶的配方,发现那款产品的回头客立刻变多了。聂云宸又用半年调整了产品,他的奶茶档口开始排长队。
4年后的2016年,皇茶开出几十家,假皇茶更是遍地开花。聂云宸给皇茶改了个名字,叫喜茶。
同一年8月,喜茶宣布获得了由IDG和个人投资者何伯权超过1亿的融资。
2015年,42岁的缪钦从中欧商学院同学中募得5亿,创立新茶饮品牌因味茶(inWe茶)。刘强东被众投资人推到前台,携妻子章泽天为缪钦站台。章泽天也给足了因味茶面子,产后复出第一次亮相,选在了因味茶北京国瑞店的开业典礼上。
缪钦在麦当劳从实习生一路干到中国区VP,又在高端自助餐品牌金钱豹做过CEO,可谓精英创业。
以至于,“火锅皇后”何永智的独生女廖韦佳一手打造的新茶饮品牌嫩绿茶,辛苦经营5年,也只肯接受因味茶的控股。
相对于喜茶,因味茶更旗帜鲜明对标星巴克,它的计划是到2018年开出300家店,还要谋求美国市场。
喜茶和因味茶,正好代表了中国新茶饮中地派与天派两股力量:一个出身草根,拼命找出路活下去;一个精英创业,强资源加持,怎么看骨子里都不乏优越感。
过去5年里,喜茶所代表的奶茶业主动升级,追求时尚与逼格,开始往左走;因味茶所代表的传统中国茶业勉力变革,希望被年轻人所接纳,开始往右走。
终于,在“新茶饮”的奇点上,二者相遇,一场有关新茶饮的大爆炸开始酝酿。
2
新茶饮风口当立。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评论称,在科技初创公司市场降温且前景不明朗之际,那些曾经寻求投资中国版优步的风险投资者,瞄向了具有强劲收入和清晰盈利路径的“中国版星巴克”。
刚过去的餐饮风口让投资人们发现,这是个重模式,经营效率偏低,产品线、供应链较为复杂,“三高一低”(房租、人工、物料成本高,利润低)压的餐饮人喘不过气。茶饮的模式则可以快速复制,不仅可以全天候营业,坪效、人效也远高于餐饮。
更重要的是,在茶饮这个行业还没有出现一个绝对的领导者。而咖啡行业,显然,有个星巴克。
据《咖门》了解,继喜茶、因味茶获得融资后,还有几个新茶饮品牌,也都进入了资本方视野,预计今年下半年将陆续有融资消息放出。
郑州的荼啡茶、长沙的茶颜悦色、上海的茶香书香(已停业),以及广深地区的813、奈雪的茶、本宫的茶,都在各自的区域市场上深耕多年,伺机而出。
而一些传统茶企,比如上市公司深宝茶叶旗下的Teabank,以及大益茶推出的大益茶庭,星巴克在去年推出的Teavana,都加入到新茶饮的排位赛中;跨界新茶饮的品牌也成为一种常态,比如新元素餐厅旗下的vital tea,呷哺呷哺火锅推出的湊湊火锅+茶饮等,让这个新品类,显得格外的拥挤而热闹。
3
除去资本层面,新茶饮的火热,很大程度上源于年轻消费者消费观的变化。
而所谓新茶饮,主要是围绕具有消费能力的年轻客群,提供时尚简单、健康优质的体验。
从产品上说,新茶饮产品,比如水果茶、冷萃茶、花果拼配茶,采用的都是茶叶现萃,而奶盖茶也开始使用鲜奶而非奶精调制。
跟传统茶比,它形态更丰富,颜值更高更时尚,口味更多元;跟奶茶比,新茶饮则是更加讲求天然和健康,以及更高级的消费体验。
新茶饮十分强调空间体验。
比如嫩绿茶,就是国内将空间体验和时尚茶饮结合起来的先锋。廖韦佳在西雅图生活了11年,这个在成渝市场上颇受瞩目的品牌,所有的店面空间设计均由海外设计师来完成。其位于洪崖洞的第一家门店,则来自星巴克国际视野开发师的手笔。
因味茶收购嫩绿后,很好地吸纳了它出色的空间设计力。
作为起源于档口店的喜茶,也敏锐嗅到了空间体验的重要性。作为后来者,无论从自媒体的插画风格,还是门店简约设计上,聂云宸为喜茶注入了更受年轻人欢迎的北欧风格。
这让中国新茶饮在同一维度上,有了与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咖啡馆抗衡的基础——在传统意义上,后者往往代表着更为精致和高级的体验。
因味茶在选址上,一般都会选择核心区位的核心位置,在杭州甚至把门店开在星巴克臻选店对面;而喜茶,在深圳则直接把店面开到了Prada的旁边——以前那里是知名咖啡连锁品牌Costa的位置。
4
茶行业一直有“七万茶企不敌一家立顿”的说法。中国茶的山头文化,让茶叶的标准化几乎成为妄想。
但新茶饮的产品作为饮品,则可以高度标准化,其品牌也具有天然普世性。
标准化的实现,让蓄势待发的新茶饮,有了成为大品牌甚至国际品牌的可能,这也是资本的兴趣点之一。
中国茶,这个绝对的大品类,一旦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其展现出来的市场想象空间是令人惊叹的。目前,资本加持的因味茶和喜茶,都在走出区域做全国化布局。
当然,在新茶饮的供给侧上,需要进行的是一个更为宏大的变革。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好在它正在发生。
逅唐茶业是国内一家“新茶商”,为国内诸多知名新茶饮品牌提供产品服务。其总经理韩刚表示,传统茶商“渠道为王”,在纺锤形的供应体系上,经销商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但随着礼品茶市场的崩塌,这种模式也正在式微。
新茶饮的崛起,某种程度上在倒逼茶饮供给侧的改革。“茶商在新茶饮的链条上,不仅仅再是一个渠道商,而是综合服务商。”韩刚说,除了要按照企业要求提供定制产品外,还会依靠供应商的敏锐嗅觉优势,为企业提供新的茶饮产品和趋势参考。
一些聪明的品牌,则早早开始布局自己的供应链。比如开出2600多家门店、制霸中部低价市场的蜜雪冰城,其抹茶冰淇淋常年只卖2元钱,还有一定的利润空间,靠的正是上游茶山、茶厂等供应链布局的优势。
5
来自奶茶的喜茶和源于传统茶的因味茶,这两大代表,谁会在这轮新茶饮军备赛中胜出?
在中国,奶茶是一个贴着地皮成长起来的行业。这个行业高度竞争、壁垒很低,强调产品力,注重成本结构,关注消费者的口味变化,对市场变化反应极为敏感。
咖sir接触到不少业内人士,都承认,产品好就是喜茶的底层代码。当中国大多数的奶茶店还在用茶粉奶精勾兑的时候,聂云宸就开始在台湾寻找适合的茶叶来拼配独有口味。
喜茶至今大约有50家门店。聂云宸称喜茶连锁店单店月均营业额均破100万。深圳欢乐海岸城门店,更是令人惊叹地以90㎡创下150—170万月营业额的坪效。
喜茶生意好的门店,每天要出售大概2000杯茶饮——以营业12小时来算,几乎平均每分钟要出品3杯,高峰期则是更多。吧台可见的操作空间内,10人同时在岗,脚不移手不停。
即便如此,排长队买喜茶的现象仍从珠三角一路延续到长三角。今年2月,喜茶在上海开出第一家门店,上海的消费者平均要排3个小时的长队才能喝上一杯。
然而,喜茶也想要摆脱掉自己身上的奶茶标签,而强调自己“新茶饮”的身份。
因味茶和嫩绿茶则是要将传统中国茶进行现代化、年轻化的表达。这一脉络上的茶饮品牌,讲求逼格,注重细节和空间体验,却不免有曲高和寡之嫌。而且,为了空间体验,也容易牺牲坪效。
6
除了供应链的变革,新茶饮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来自公司化进程。
作为一个新兴品类,在公司化路径上,很多企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尽管喜茶依靠着令人惊叹的运筹帷幄,从一个小档口做到新茶饮的标杆型品牌,但其公司组织力、系统管理能力,仍然难称成熟。毕竟就在一两年前,它还是一个叫“皇茶”的、开放加盟、山寨泛滥的档口店。
而另一个知名品牌茶香书香,于今年初停业的原因,竟是最基础的股权结构问题,其创始团队在3年前便失去了话语权。
更多的新茶饮品牌,则从传统的奶茶行业进化而来,在公司化管理上,仍然遗留着浓重的、野蛮生长的基因。而“加盟管控难”等历史遗留问题,无疑也将成为其在新的茶饮赛道上的阻碍。
盈利模式的塑造,对一些品牌来说是另外一个难题。
有着麦当劳和京东背景的因味茶,把新茶饮的品类概念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跨区域管理上,也为新茶饮行业做了表率。但追求高体验带来的高成本,在品牌规模化之前该如何解决,依然是个问号。事实上,空间效益、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平衡,是横亘在这个崭新的、年轻的行业前面,共同的问号。
本文转载自经理人分享·粥八皮
图片来自于平台素材库(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