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就是李世民设计谋杀可他的哥哥和弟弟。《旧唐书》李建成死后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得知李建成身死,叹息道:“难道能够在太子生前蒙受恩惠,而太子一死便逃避祸难吗!”于是,他同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兵马两千人,冲到玄武门发动攻击。
混战中,他们杀死了李世民麾下将军敬君弘、中郎将吕世衡,当时这些人群情激奋,不但攻打玄武门,还要求攻打秦王府,誓要杀死李世民为太子报仇,情急关头尉迟恭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挂在玄武门上…将士们一看到太子一死,失去了主心骨,最后鸟兽散…可以看出玄武门政变当时那种惊险,并非有些人说的李世民势在必得。
李建成也就想把自己弟弟军事体系给瓦解掉,可从来没有想要杀他,而李世民就不一样了。如果李世民真的有把握的话,光明正大的和他哥哥打,何必还要收买李建成的部下?万一收买不成反而会弄巧成拙。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也就800多人,能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所以,现在很多人说李建成是庸才,在自己得势的情形下还能败给李老二,说明他菜。评价历史一定要客观,不能以失败论英雄。为什么李建成非得待在后方,不去前线建功立业呢?
这就涉及到古代的礼法规定了,《左传》中有一句经典:君之嗣嫡,不可以帅师。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作为国家储君,是不可以亲自率兵到前线作战的…
作为太子,是李唐法定的继承人,一般需要太子亲征或者皇帝亲征的战争,都是涉及国家存亡的重大战役。但其他的一些战争情况下,出于对太子安危的考虑,太子就应该坐镇京城。从古到今,也没有哪个储君去上前线的。要知道,战场上,刀剑无眼,士兵战死了可以再招,将军战死还能换一个,太子要是没了,可没时间再临时培养一个。当年,隋文帝杨坚攻灭南陈时,就没有派太子杨勇,而是让次子杨广挂上名义上的统帅出征,实际上是由统兵大将指挥作战…李世民在征战中,经常亲自带着军队与敌军冲杀,还有几次被敌军数万人追着跑。战争可不是儿戏。所以,太子、储君不能轻易上战场,这是传统。如果不是突袭搞阴谋,斩首杀掉了李建成,让太子部下分崩离析,你们认为李世民的那800人真得能赢吗?
能力,李渊为他配备了阵容强大的班底。其中,礼部尚书李纲兼太子詹事,民部尚书郑善果兼太子左庶子,并要求李建成虚心学习。
李建成正是在这样的老师教导下,处理政务的能力突飞猛进,以至于后面已经达到可以独立坐镇京城主持朝廷日常工作的地步。
要知道,当时唐朝正处于一统天下的征伐战争之中,前线粮草供应、军费开支,攻占的地盘任命官员,安抚百姓,都是复杂的事务。
李建成如果真要是干不好,李唐也不可能那么快完成统一,李渊也不可能这么放心的把政务交给他处理。
所以,在李建成作为储君,坐镇京城主持日常工作中,没有不良记录,也没有不轨行为。但也因此带来不利影响,为李世民创造了机会。关于李建成的军事能力。
虽然李建成没有像李世民那样,征战四方,战功赫赫,但也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军事能力。
早在李渊起兵之初,由于士兵都是新招募的,还没有来得及训练。李建成担心士兵不能打仗,于是立下军法、整肃三军,并与士兵同甘共苦,严令禁止扰民。对于百姓种在道路旁边的瓜果蔬菜,要求士兵必须付了钱才能摘了吃。由于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西河百姓争相归附,李建成的大军平定西河仅仅用了9天。李渊称帝后,李建成的出征记录明显少了很多。
征战记录主要有以下几次:619年,司竹盗贼祝山海作乱,李建成率军平定。621年,稽胡酋帅刘仚成拥众数万作乱边疆,李建成率军讨伐,大破之,斩首百余级,俘虏一千多人。622年,刘黑闼所部被李世民打残后逃到突厥,又引突厥兵作乱山东,李建成率军讨伐。
此战,李建成大获全胜,擒获并斩杀刘黑闼,一举平定山东。从这些记录来看,李建成打过一些小型战役,都是打赢了的。而且从李渊起兵之初,李建成整肃三军的举动来看,他是有治军能力的。
对于李建成来说,虽然政务能力提升不少,在朝廷的威望也逐渐提升,但唯独缺乏军功,这是很危险的。作为太子、储君,如果在军队里没有威望,相当于没了枪杆子,这是极其不利的。所以,后面刘黑闼作乱,李建成才听从了魏征的建议,主动带兵平定山东,以建立军功,树立威望。试想,如果李建成真的是一个草包,又怎么会有一开始整肃三军的做法,又怎么能打败刘黑闼?尽管刘黑闼那会儿已经被李世民打残了,但毕竟人家也是一代枭雄,一个草包是肯定干不过他的。
因此,李建成在军事方面并不是一个无能的人,只不过因为体制问题,太子不能轻易上战场,他征战次数太少,被后来李世民的辉煌盖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