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然~ 七处三观

图片发自简书App

(鼎然)

修道之人,当从七处三观如实证入。什么是七处?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什么是三观?观习、观尽,观灭度。这是任何正入《阿含经藏》的修持者必须在禅坐中修持和研习的课程,是一切正出家人必须修持的佛陀教义。尤其在静坐中色身出现的感受和心识出现的感受,于此处如实观照。

下面,由鼎然详细阐述:

由色身带来的任何觉受对于一个初坐禅人来说,比较麻烦。譬如:在坐禅中,身体会出现疼痛、瘙痒、麻木、肿胀、冷热,摇摆等等。此时,我们就要启用“七处三观”来如实知。譬如:修持者面临外在色相侵袭时,首先如实了知,色的真实义谛,也就是如实了知本身就是色如真性,而不是了知那个外在的“色”。这在经典称之为色如谛知。既然知道了如实即色如,了知即谛知,就很容易不受外在色相的牵引。因为你真正洞察到了如实了知即色如谛知,这是从根本启用的清净色,不是有染着的,所以才叫做谛知。假若你不能这样正确地去处理外在色相,而是造作启用意识刻意去对治,这样无形地被色相所牵引,我们把这样的色牵引,称之为“色栽习”。形象地解释就是你已经栽在色相里面并形成了有所挣脱出离的习惯,我们把这样的习惯称之为“栽习色”。形象地解释就是你已经栽进去了,并形成了对色对治的习惯。这些所谓的对治方法和所谓的出离都是苦受,十分可怕。同样的道理,由色身引起的酸、胀、冷、麻,痛,热等等,倘若你不能如实了达它们生起的真实缘由而一味地去对治,皆是苦受十分可怜。倘若你明白了它们的真实就像刚才拿“色”来举例子一样,就可以进入安隐禅定了。

痛、痒、思想,生、死,识,也是一样。譬如:痛的显现,如实知即痛的本如,而不是你去感觉到的哪个痛。因为痛的显现是你有所感知,这样的感知也叫做感觉。感觉即妄别,而能够如实知这样痛的实相,则真正的痛,就是如实知,这才是真实谛,也就是谛知。方便地讲痛是如实显现的,不是刻意造作萌生的。你只要了达痛的自然显现,就是如实知。这样的如实知,是直心的启用,不是刻意造作出来的。所以,真正的痛就是本如。倘若你刻意去对治你认为有个痛的生起则进入“痛栽习”。若习惯了对治这样的痛则进入“栽习痛”,都是,妄受苦果。酸、胀、冷、麻也是一样的。

鼎然曾经也是妄取对治以为可以消除这些由色身引起的状态,结果越对治越痛苦,甚至对打坐产生了恐惧和抑郁。如今,鼎然通达了色身引起的各种状态其实都是正常的。因为如实知痛,就是痛的实相。既然是痛的实相,则痛就是如实。我们把这样如实痛知就叫做谛知。谛知,是根本觉。以此类推酸、胀、冷、麻也是一样。倘若你刻意对治,就会栽进去的。不仅仅栽到“痛”当中、也同样栽到“酸麻胀”当中,也同样栽到“冷热灼”当中妄受果报。倘若由我们心识生起的各种状态,其实是一样的如实知就可以了。鼎然就不再浪费大家的时间了。

总之,刻意对治就是意识心。意识心有染、嬗变,是苦。所以六根乃至六触及其思想苦而不如实知苦,则思想苦就会酿造成业。业是苦,则为堕。即便是善业也是如此。为什么?执取放生就是善业,一旦长久执着,则意识贪取更强。这样的贪取缔造业的显现,所以是苦。同样的道理,生死、识知、流相也是一样。能够如实知生死即苦如实知苦,则生死本如,本如生死,不生不死,则超越业劫和浊劫。所以,假若我们正出家修道之人能够舍身恶行,便得利得安隐。当然了,口意也是一样的。所以经云:

佛说七处三观经卷上:若比丘已舍身恶行。便得利便得安隐。是故我为说舍身恶行。口意亦如上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七处善,三种观义,尽于此法得漏尽,得无漏心解脱、...
    蕴流阅读 9,571评论 0 3
  • 我有一个诺基亚C3,老,丑,用到现在快7年了。 中途为了导航和线上支付,不得不另外买了个苹果,又舍不得C3,于是两...
    侯小俗阅读 3,138评论 3 1
  • 为什么要WEB前后端分离 后端只提供API接口(尽量做restful服务化),后端保证API和服务稳定。前端调用A...
    phper1021阅读 4,386评论 0 2
  • 今天重新看了两章《如何阅读一本书》,如果你有留意我的动态,我想你也听烦了吧,已经说过很多遍了,还在说。没有办法,我...
    幻想家Melon阅读 3,068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