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的青蛙以为它看到的天空就是世界的全部,是因为它没有跳出那口井,眼睛能看到的范围就只有那么一点,它不知道,在井口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空。
我们之中又有多少人被困在所谓“常识”的井里面,自认为了解了整个世界,所以放弃去看真正的世界。
上学的时候,总是会听到老师说:“你们不要在下面搞一些小动作,我都能知道你们想干嘛”,记得那会总是对老师说的话嗤之以鼻,觉得他们怎么可能能猜到我们的心思呢。现在回想起来,只能默默的在心里对曾经的自己说句“年少无知啊”。
成长是一个从“无知”到“知”的过程,比如我们理解了老师当年对我们的警告——你们想啥,我都知道,我们通过挫折了解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通过网络或者旅行知道了不同地区不同的风俗……我们感受到了“知”为我们带来的很多好处,但是有个人在一本书中却说到,“知”可能是阻碍我们前进的绊脚石。
这个人就是日本作家细谷功。细谷功,商务顾问。毕业于东京大学工业部。初任职于东芝,后进入安永咨询公司,负责产品开发等领域的战略制定及业务改革计划制订、执行和定义。现任QUNIE顾问研究员,另于企业和大学开展思维能力相关的研修和业务。著有《地头力:从结果出发解决问题》等作品。
他创作的那本书就是《高维度思考法》。在《高维度思考法》中,作者细谷功通过四部分为我们讲述教我们如何从解决问题进化到发现问题。
“知”、“无知”和“未知”
在《高维度思考法》中,作者细谷功先为我们区分了“知”的三个领域,“已知之知”、“已知的未知”和“未知的未知”。
“已知之知”很好理解,就是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情。比如我们知道水达到沸点是100摄氏度。
“已知的未知”又称为“无知”,就是不知道某一认知状态。我们知道烧开的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但是再没有进一步学习之前不知道随着海拔的增高,水的沸点会越来越低,比如在珠穆朗玛峰上,烧开的水只有73.5摄氏度。
“未知的未知”这是我们认知的盲区,也是作者提倡的发现问题的出发点。因为只有从“未知”到“已知”才能成为创新者和引领者。比如弗莱明1929年发表的《关于霉菌培养的杀菌作用》的研究论文指出,青霉素将会有重要的用途,但因为他自己无法发明一种提纯青霉素的技术,导致青霉素一直无法被使用。
就像作者细谷功一直在强调的,一直在发现问题的人,永远不可能发现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解决问题是发现问题的阻碍
就以现在两大主流社交软件微信、微博为例。曾经也很风靡的短信互动,被现在的微信、微博所代替。也有很多与微信、微博同类的软件出现,但是又渐渐地消失了。这里面就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研发那些软件的人只是在研究微信、微博,希望可以让自己研发的软件比微信、微博更方便用户使用,从而占领一部分市场,而这个就是解决问题的思维,也是导致他们设计的软件最终消失在市场中的主要原因。
因为他们只是在钻研微信、微博的功能,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如何升级微信、微博功能上,而不是从高处思考,这两个软件吸引用户的点在哪里,有哪些点是他们还没有发现的。
当然这种发现问题的思维比解决问题要难多了。首先当我们的思想局限在某一个领域的时候,很难去打破原有的认知,重新考量。就像小孩子学数学一样,你告诉他2+()=4,空格应该填的是2,好不容易他记住了,你再改一个模式,2=4-(),他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写了。因为之前的教学模式,已经让他的大脑模式化了,当初现一种新的变通形式时,他就会不知所措了。这就是解决问题给发现问题带来的阻碍。
当然在最初我们认识一个全新的事物时,为了方便记忆和理解,通常都会将某一类别设成一个模式。比如古代人的科举考试,古人只有参加科举考试才能真正的改变命运,所以当那些人死记硬背应试的知识为官之后,却往往不能有所建树。因为他的知识是有范围的,而真正有建树的人是需要打破知识的范围,重新设立的人。这个是科举考试最后一直被诟病的一大原因。
从解决问题到发现问题
在《高维度思考法》中,作者细谷功引入了“蚂蚁思维”和“蝈蝈思维”。在细谷功看来,解决问题的难点在于,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发现问题的思路不同。而这两个的不同之处就可以用“蚂蚁思维”和“蝈蝈思维”的不同作类比。
1.“存量”和“流量”的差异
蚂蚁是一种喜欢储存食物的动物,而蝈蝈通常是及时行乐类型。在蚂蚁看来蝈蝈属于不着边际,在蝈蝈看来蚂蚁是刻板、不知变通。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看,蚂蚁属于坚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生活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状况,只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蝈蝈因为没有固定资产,总是能够跳脱物质的束缚,寻找问题的根源。
2.“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
在蚂蚁看来,它们的生活是围绕着蚁后来展开的,所以他们的行事也都是在它们那个群体的范围内展开的。而蝈蝈就不同了,它没有所谓的中心,也没有需要遵守的秩序,有一个可以肆意想象和发挥的空间。
在“蚂蚁思维”的人的认知里,世界上的事情是非黑即白的二选一,因为他们把自己的认知划分了范围,也无法跳脱出那个范围。而“蝈蝈思维”的人看来,世界是二分的,都是黑白的,只是有时候可能是黑多白少,有时是白多黑少。
3.“固定维度”和“可变维度”
“蚂蚁思维”就是和蚂蚁一样,只能从一个角度考量问题,因为他只能在一维的平面空间行走,所以用“蚂蚁思维”看事情的人,只能是解决问题的人。“蚂蚁思维”的人能够快速的定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实行,也就是不断精进自己的技术,让自己趋于完美。
“蝈蝈思维”是可以跳出一维平面,穿梭于一、二维之间,看问题更立体、更全面,也就能发现问题的源头,成为金字塔顶端的一员。
“元思考法”升维发现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表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因为河水是流动的,第二次踏入时,之前的河水已经流走了;时间也是变化的,第二次踏入河流的你,已经不是第一次踏入河流的你了,这就是“元思考法”。
所谓“元思考法”就是跳脱出自己原有认知的思想圈,俯瞰全局,把当下的自己当成已知世界的一部分,或者是时间、空间轴上的一个点。在高处俯视,既能知道自己已知的范围,也能看到被称为“常识”的那堵墙,从而获得“现在的自己”。
抽象化、类推升维法。就是把许多具体的不同的事情中寻找某一特征,利用不同领域的思维方式寻找方法。就像那句“倒立看世界,发现不一样的天地”一样,让自己的思维摆脱束缚,才会有更多发现。
思考的“轴”升维法。就像地理中的坐标轴一样,当你有了具体的数字,你就能定位到你想要找的地方。思考的“轴”同样,帮你固定方向,让你在有序中寻找不曾注意到的盲区。
“Why”升维法。“为什么”是会让人抓狂的三个字,也是帮助寻找根源的三个字。当我们回答了自己提出的5个为什么之后,相信问题的根源也就在眼前了。
坐井观天的青蛙,因为不愿意跳出自己“常识”的圈子,所以终其一生也只能活在自己自以为是的世界中。同样,当你长期处在解决问题的思维中时,你会离那只青蛙越来越近。因为模式化的思维会帮你屏蔽掉新的思想和模式,也会让你在自满中停止前进。
都说成功的路上不会拥挤,因为能够坚持的太少。我说在坚持之前,你需要先寻找一个新的方向,因为只有成为新航线的开拓者、创新者,才能占得先机,获得最大的那份蛋糕。就像电商的龙头阿里巴巴一样。
解决问题你只会循环往复,而学会发现问题才能助你站在制高点。如何从解决问题的思维进化到发现问题的思维呢?日本作家细谷功的《高维度思考法》你应该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