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小孩打架不记仇”,也许恰恰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那样较真。
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之间的矛盾,难道真能坐视不管吗?
那么,家长到底要不要介入呢?
其实,两位家长都有一定道理。不过,具体问题还应具体分析。主要看这三点:
1. 看孩子年龄
2. 看孩子意愿
3. 看严重程度
年龄
3岁前:基本不用管
对于3岁前的宝贝来说,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又缺乏正确沟通的经验,小伙伴一起玩耍,彼此之间发生冲突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事情。打人、推人对宝贝来说不仅仅是他们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条件反射,更是他们游戏的一部分。
因此3岁前的孩子,除非伤害严重,否则不用管。
3岁以上:该出手时再出手
对于3岁以上学龄前的儿童来说,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还处于“自我中心”阶段,这时孩子只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也不能认同和接纳别人的意见。这样,在孩子相互交往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误解,产生矛盾,甚至发生争吵和打斗。
但是幼儿之间的争吵和纠纷,正是他们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如果孩子们之间始终都能和谐相处,没有任何矛盾冲突,那反而缺少了这种锻炼的机会。
所以,建议家长在孩子需要时再出手。
意愿
孩子希望你管吗?
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很多时候,孩子不希望大人插手。
听听孩子们自己怎么说?
李亦如(女,四年级):
我不喜欢家长出面帮我们解决问题。一次,一个同学的家长问我和她孩子有矛盾的事,我愣了一下。这其实是个小误会,但家长来问,我就觉得特别别扭。
王丽(女,五年级):
小事和小摩擦,一般我们都能自己解决;如果是不小心伤到同学的,就应该赶快让家长们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也问过我的一些好朋友,她们也不愿意把矛盾告诉家长,因为家长总会讲一些大道理,还不如自己解决。
薛佳宜(女,三年级):
我和同学之间很少发生矛盾,如果有矛盾,我也能自己去解决。这些事我不想让家长和老师知道,不然他们会觉得我们不是好孩子。
成人常常发现,有些幼儿一分钟前是“敌人”,一分钟后又成了游戏伙伴。孩子一般不会像成人那样因为利益冲突而长久地记恨对方。在玩耍中,孩子的最大利益就是追求玩得开心、尽兴和获得成功。
那么,就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就好了?也不是。一般来说,孩子希望家长插手时,会主动发出信号。
当孩子们发出了信号,我们要听得见。
孩子是如何发出信号的?
1. 孩子主动开口寻求帮助
2. 孩子和同学长期不和
3. 孩子和同学间某些类型的冲突反复发生
4. 孩子带伤回来了
5. 孩子总是愁眉苦脸
当这些情况发生时,家长要主动关心一下。问的方式要委婉,不要逼迫。最终要不要管,怎么管,尽量先和孩子商量再行事。
也不要问得太经常。假如总去询问孩子是否在学校挨欺负了,这不光对孩子眼下会形成误导,对孩子长远的心理发展也不利。
严重程度
这个不用说,假如孩子受的伤严重到一定程度了,那肯定是要干预的,至少得要个说法。
介入时,家长不能做哪些事?
1. 相互指责对方孩子
2. 替孩子向对方道歉,而不是让孩子自己道歉
3. 怂恿孩子先还手,而不是先用其他途径解决
4. 教孩子“惹不起躲得起。”
如果介入,最好是家长私下教孩子一些应对技巧,这样不用家长出面,不会让矛盾升级,不会给孩子压力,而且孩子以后也可以灵活应用。
在“拼爹拼妈”的时代,父母能做的就是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更完美,带孩子走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