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觉得,爱是爱,教育是教育。而犹太人觉得,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特别狠心特别爱》
昨晚,在家长等候区看书。
一群穿着漂亮舞蹈服的小女孩涌了进来,我看看时间,“估计少儿舞蹈的课程要开始了。”
继续低头看书,突然一位老人冲过来,一屁股坐我旁边。她把手上拎的书包、水杯、衣服等各种东西一古脑儿堆在沙发前的小桌上,塞了个满满当当。
这里的等候区都是双人沙发,一般有孩子上课时都是僧多粥少,位子难找。估计那位老人一眼看到我旁边还有空位,便迅速奔了过来。
刚一坐定,她又站起来,着急地喊一个名字,我估计是老人的孙女或者外孙女。
一个小女孩已经进了舞蹈教室,又顺着声音找了过来。“你的舞鞋还没换呢,快过来。”
小女孩很自然地靠在沙发上,把脚抬起来,眼睛却盯着等候区的显示屏,正在播放动画片《猫和老鼠》。
老人弯着腰,刚给小女孩套上一只鞋。小女孩突然叫起来:“紧死了,勒得疼。”尽管抱怨,她的眼睛却没有离开动画片。
老人摸索着:“哪里紧了?”见没有回声,又把鞋子反反复复地调整了下松紧度。小女孩没有再抱怨,老人也就接着穿另一只鞋。
终于两只舞鞋穿好了,老人抬起身:“好了,快去上课。”
小女孩没有挪动身子,《猫和老鼠》十分有意思,她被逗得咯咯直笑。
老人又拿起水杯:“要喝点水吗?吃点东西?要上课了!”
小女孩眼睛一眨不眨,没有给出任何反馈。
我看了下各教室的监控视频,儿童舞蹈室里老师已经在带其她女孩做基本功了,眼前的小女孩似乎一点儿也不着急,而老人也是一副催不动便由她的样子。
想起《特别狠心特别爱》的两段话:
一、“中国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没有主心骨的家长把音乐、美术、武术、书法等错当成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他们完全忽视了孩子的为人处事、价值坐标的建立,孩子的品格,孩子对知识与职业关系的理解,孩子的人生理想以及付诸实践的能力,这些才是“素质教育”的内涵,才是一个孩子走向社会舞台的必要素质。”
二、“‘儿童本位’这个理念,它鼓励家长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一定要和孩子交朋友,你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你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等。
但是,‘儿童本位’并没有怂恿家长把孩子的地位放在高人一等的龙椅上,那是对‘儿童本位’的误读。”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