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缅怀氛围,一下子把我拉回到十年前
2011年冬天,年假有好几天,旅费有限背着书包就奔向华东,这一趟自己的行走也更明确自己的旅行风格。
第一站,杭州。几乎每日我都迎着晨光哆嗦着手脚便从灵隐寺总站坐上了7号公交车,到虎跑在李叔同纪念馆瞎转,跑去西湖边上中午醺到傍晚夕阳西下(我也不知那家餐吧为啥中午就有酒供我一直喝到傍晚),再坐上归去灵隐寺下民宿的公交,摇摇晃晃摇公交回去山下的民宿。公交车末班车就傍晚那一趟,那会杭州的地铁在建得如火如荼,但还没开通。就这样在重复,杭州呆了三两天,商业区貌似真没去过,所以,在我印象至此杭州一直是明媚与恬静的。后来工作再前往,已满地是网红与电商模特拍照的样子。
离开杭州,转而来到南京。也不知道是不是“导演”给我调了个色,高铁站出来的的南京是土黄色刺眼的光照,还伴着点小雨,有点《钢的琴》那氛围。在青旅放下行李后便直奔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作为一个小屁孩,说真的没这一道浓厚的家国大义情怀,就一个旅行者到一个陌生地方,看最著名的内容,仅此而已。
到买票的时候被告知,今天免费,因为公祭日免票3天。看看时间,12月14日。哦,所以公祭日当天我还丝毫无感地醺在西湖边上呢。“免票”的小得意,在过完安检后荡然无存。巨大的石碑耸立当前,心里一下子就肃穆了。石碑底下还留着很多花圈,应该是昨天有过公祭仪式留下来。花圈前,有一男一女穿着羽绒服长跪不起,时而磕头。我好奇问旁边的安检保安,那是......保安瞥了我一眼说:“两个日本人。”啊?!有点惊。“别理他们,偶尔会有的,见怪不怪。”保安漫不经心叼着烟说道。哦。那时我想,今天才来难道是避开人群担心被打?
绕过那俩人进馆前我还转头看了一眼,他们手持白菊花还是跪着,羽绒服的帽子套着,看不清他们的脸。初初进馆,我跟学生那会参观爱国主义基地没两样,顺着历史参馆过去。
馆内人不多,几乎听不到人与人的交谈。展示的有文本资料,有些图片,有被烧过的锅碗瓢盆,有用搭建重塑的一些人偶场景......越走心越沉。一个拐角,一个水滴装置显现于眼前。它置身的那个展厅楼高非常的高的,一滴水从上往下滴落。滴,一声,滴,又一声。走进看到的文字大概是这么写的:每一滴水滴下,便有一位同胞被残杀。
这句话让我有凝固住了,脑子把刚刚几个厅所吸收的信息、画面串联了起来。有那么的一下感觉窒息,无法呼吸。回过神时,发现自己置身的展厅中有一面到顶的墙。一面档案墙,有梯子,可以爬上去的,按序排列,放置着的受难者的个人身份资料。从下往上看,根本看到顶。在这面巨墙,我略感晕眩,无意识地退后了几步。最后也忘了是在那个厅我是怎样挪到了张纯如的资料与雕像那区域。
走出馆,回到室外,雨有变大变密,现在回想,“导演”场景有给到位了呀。往右瞟了一眼的巨型石碑下,那俩人不在了,应该是走了。往左是「万人坑」。我腿软了,转身离开。我可是那种在欧洲参观好几个人骨教堂凑仅仅看的人。
最后的最后,离开纪念馆,毕竟是景区,门口就有个卖糖葫芦的小贩,我买了一根,蹲在路边啃起来。天气好冷,嘴里好甜,鼻子好酸,心里好苦,好想哭又哭不出来。厌甜的我硬生生把棍子都舔干净再起身回去了住处。原定在南京2天的,但第二天醒来,我便离开了南京。
我也不知道打那么的一大篇想要表达什么深明大义,就是想起了,想要表达。沉重的周一,生于和平年代,我们何其幸运,抒发一下,好好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