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完了《月亮和六便士》。
男主人公斯克里特兰德来到塔希提小岛后,过的日子比在巴黎的时候还差,甚至还不如乞丐,直到好心的餐馆老板蒂阿瑞把土著女孩爱塔介绍给斯克里特兰德做妻子。后来,他就带着这个女孩到了远离人烟的部落,并且在那里创作出毕生最杰出的作品。再后来,他换上大麻风病,女孩爱塔没有选择离开他,他们的生活完全与世人隔绝,生活条件更是又脏又臭。但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在斯克里特兰德双目失明的最后一年里,他创作出了“不属于人世尘寰的”壁画巨作。一个瞎子,不在乎自己身体的病痛,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用灵魂的眼睛,描绘了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画作。
作家毛姆在他的散文《阅读是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中认为,作家的创作的人物形象,无论如何都不是凭空捏造的,从作家的生活中总能找到主人公的影子。从毛姆对斯克里特兰德先抑后扬的描述当中,可以看出,作家对于天才保有很大的包容心,对于天才不尽人情的个性和做法,虽然也有批判,但绝没到痛恨的地步,甚至想要帮助他们寻找成为“混蛋”的借口。
以此书为例,斯克里特兰德有两任妻子,前妻斯克里特兰德太太精明体面,在上流社会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虽然斯克里特兰德不负责任的抛妻弃子,不辞而别,她也没有因此沉沦,反而做起打字所的生意,独自抚养孩子长大成人。几十年过去了,她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完全没有因为丈夫的离开而受到影响,这是现代人眼中,名副其实的女强人。
然而,她的丈夫甚至包括作家本人,对这个独立自强的女人仿佛都没有太多好感。不论是斯克里特兰德的决绝,还是作家口中对斯克里特兰德太太精明劲儿的描写,都告诉读者一点。与这样的现实的女人生活在一起,只能泯灭一个天才的灵性。斯克里特兰德正是为了摆脱她的管制和束缚才选择了逃跑。斯克里特兰德的天赋异禀就像是未破壳的雏鹰,必须要挣脱禁锢。只有离开,天性才能得到释放,天才才能实现梦想。
而与斯克里特兰德太太相比,爱塔却是帮助他化茧成蝶的最终伴侣。一个土著黑人女孩,什么都不懂,将斯克里特兰德视为她生命中的神,对他言听计从,不离不弃。作家描述斯克里特兰德谈到爱塔时说:女人像条狗一样忠诚。不论你前一秒怎么打她,之后她仍然全心全意地对你好。这就是斯克里特兰德想要的关系,其实在斯克里特兰德心里,他可能从来没把爱塔当成妻子来看,因为他的世界里根本不需要任何关系的存在,更不可能存在所谓彼此尊重。说到底,斯克里特兰德从头到尾没有改变,始终是那个混蛋。
在塔希提小岛上,他的作品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其中作家写到斯克里特兰德创作的神圣家庭。那是爱塔在奶他们第一个孩子场景。画中的意境传达了家庭的温馨,人性的美好和爱,一个混蛋,在与爱塔的生活中,感受到了这些,而这些生活场景也激发了斯克里特兰德天才的创作灵感。只有无限接近原始与自然的场景里,画家才能充分地将自己的才华淋漓尽致的表达,只有在塔希提小岛上才行,只有爱塔在身边才行。
而作家最后为主人公设计的结局,还远不止如此,当斯克里特兰德失明以后,他不再用眼睛作画了,而是用灵魂来绘画。当他无限接近灵性的时候,他的作品不在属于世界,而属于天堂。因此,他吩咐爱塔在他死后将壁画全部烧掉,因为这作品不属于凡尘俗世,斯克里特兰德也并不在乎世人对他作品的看法。
对于斯克里特兰德来说,在他活着的时候,他做了所有想要做的事业,并且做到了自己的极致。那么即使最后,在世人看来他死得极其悲惨,但对其本人来说都不算什么,他的一生是值得的。
毛姆用自己敏锐的眼光和犀利的笔法,向我们展现了天才的一生。这篇小说也提醒后世的人们,天才是多么的与众不同,离经叛道,天才只对自己的天赋抱着顽固的执念,要放弃的东西很多。如果你对这个世界的繁华还有留恋,就踏实的做个普通人吧,天才不是谁都能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