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在胡同江湖里颇有地位的六爷得知儿子晓波被绑后,几番周折找到了被绑的儿子,单刀赴会,却发现现在的世界已经不似当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讲他们当时的规矩,但他依然决定以他的‘规矩’来摆平这件事。
那种胡同里的规矩在中国这种人情社会之中的底层人民之间,可以和很多的词相对应,比如人情比如道义比如道德。其实每一代人对于前一代人规矩的改写都或多或少,年轻人自有他们的叛逆与不羁。然而这些年来对于这些规矩的颠覆从四面八方而来,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终于也早在北京的胡同里、贫穷的乡野间发生了。
我还记得小的时候邻居家少了一只鸡,而她坚持是另一个邻居偷了去,另一个邻居矢口否认,两家争吵不断,各自坚持自己的说辞,最终僵持不下,在邻里乡亲的见证下,点上香火在天地间拜天祭地,各自发下毒誓坚持自己的说法,此事就这么了了。他们的心中自有规矩,这种千百年来基于道德、良心、人情而存于心间的‘规矩’多少会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
然而北京胡同里老泡儿们的规矩又有些不同,他们遛狗逗鸟、打抱不平、仗义而且心里自有尊卑之分,处理起事情一码归一码,这是六爷年轻时代胡同江湖里的规矩,多年过去了,年轻时的兄弟们各自成家,回归到他们平凡而且艰难的生活中去,只有六爷心中还一贯保有他的那些规矩以及那份微不足道又令他怡然自得的自尊。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之下,六爷这一旧规矩的守护者倒是有些显得不合时宜,也怪不得电影前面一个蹬三轮车的邻里都要揶揄他一番。而他和闷三儿等想要再把昔日一起仗义打架的伙伴都叫来再一次‘茬架’,却没有一人赴约。电影最后在颐和园野湖上‘茬架’时的阵势也是闷三儿他们骗大家六爷得了癌症而赶来的。
新旧‘规矩’之间的不相容就像横亘于父子之间的鸿沟,六爷说年轻一辈的没有规矩,其实那正是他们的规矩。而年轻人们耻笑六爷的行事,这只不过是父辈与子辈之间相互看不懂各自的规矩而已,再往前几十年,父辈也曾是规矩的打破者。而时间,将一个人从规矩的打破者变为了规矩的守护者。这种角色的转变自然和各自的利益有关,规矩的打破者得到打破规矩的好处,而规矩的守护者享受规矩带来的尊崇。六爷和儿子晓波一起喝酒聊天,既是父子之间跨越鸿沟的握手言和又是新旧规矩之间的对话,儿子对于父亲的心存芥蒂在于多年前父亲没能照顾好自己与母亲,这也说明六爷年轻的时候确是一个规矩的打破者。
迟暮英雄,对于现如今的变化不能够理解,但他还是坚守自己的规矩办事。社会底层人民一贯秉承着这种约定俗成的‘规矩’,而每一代对于前人规矩的颠覆都将可能发生,只不过这一个世纪以来,社会的剧变超过了前面的千年,而这种剧变对于胡同里村落中的老百姓心中的规矩的颠覆就显得更为强烈与不可逆。
再小的胡同里也有江湖,然而江湖里的规矩变化如何去评判呢?规矩生来除了被遵守,就是被打破。谁知道当又一代人们老去的时候,这世间的规矩、胡同里的江湖又会是什么呢?又有多少人会坚守自己的规矩斗争到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