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国有《三毛流浪记》。
这个暑假,我认认真真地读了三遍作家张乐平写的《三毛流浪记》,这本书讲述了旧上海一个名叫三毛的流浪儿,虽生活在黑暗底层中却始终保持着善良正直的品性。
三毛的经历,怎一个“惨”字了得——孤儿、流浪,毒打、唾骂,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很难想象,这个孩子在尝遍了世间苦楚之后却从未放弃过生存的希望。三毛诞生于1935年,此时国家战乱不休,百姓民不聊生,像三毛这样经历过苦难的人还有很多很多,而三毛只是当时众多不幸流浪儿中的一个,他从来不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而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他没有屈服于黑恶势力(扒手头子让他去偷东西),也不贪恋富贵(有钱有势的贵妇认他做儿子),他怀着一颗善良的、真诚的心去帮助其他的穷苦人。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不也是从苦难中走来,在苦难中奋起的吗?面对外来侵略,全体中华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面对天灾人祸,我们团结一致,永不言弃。没有人比中国人更懂苦难。如今,我们的国家富强了,科技竞争力提升了,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我们从不损害别国的利益,不侵犯别国的主权,反而通过“一带一路”带动沿途国家的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我读到三毛饥饿难忍,将贴广告的浆糊吃掉的时候,除了深深的同情外,还有一丝羞愧。现在日子好过了,再也体会不到缺衣少食的窘迫,却有许多人铺张浪费,不知节约,就连我自己都有挑食的小毛病。数九隆冬,三毛没有保暖的衣服穿,只能将捡来的破麻袋披在身上来抵御寒冷,而现在谁的衣柜里还没有几件棉袄、羽绒服呢。比起三毛,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又算得了什么?我们幸福的每一天,都是三毛最渴望拥有的,当我们从幸福中一路走来,不应该忘记三毛的苦难和期盼。美好的幸福生活,我们应当珍惜,珍惜!
有一种苦难,是孤苦无依,四处漂泊。
有一种美德,是尝遍世间苦楚,却仍能饱含善意。
愿岁月静好,山河无恙。
愿世界和平,再无泪水。
(庐江县城南小学三4班 张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