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十分伟大的小说之一,它有趣而又真实,生动而又充满智慧。但当我通读一遍后,浮现在眼前的不是悟空的勇猛,唐僧的仁慈,八戒的憨厚,沙僧的老师。白龙马的果敢,而是一个人的心,身,情欲,本性与意志力的体现。
回看小说,我们会发现悟空拜师之地是斜月三星洞,而“斜月三星”正对应了“心”字中的卧钩与三个点,所以说悟空是心的弟子,是一颗不安而又躁动的心。而悟空学会的七十二般变化,则是对应了一个人“心”的七十二般变化。他的火眼金睛也证明了唯有不念自己的心智,才能使人心眼明亮而又透彻的道理。同时,在如来用五指山压住孙悟空时,这象征了世俗中的金,木,水,火,土压住了那颗想上天入地的心。但当我们仔细品读后,才会发现,五指山其实也象征着佛学中的“贪,嗔,痴,慢,疑”,佛学中将这五个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而即便是悟空所代表的“心”,也正是因为这五个字所困,才会引发后面一系列的行为,正如大闹天宫一般。而在五行山之后为两界山,过了这三座山,也就证明了悟空那颗躁动不安的心跳出了三界。
悟空一个筋斗是十万八千里,到灵山的距离也是十万八千里。所以唐僧师徒一行人的修行,其实正是在斩除心中的魔念与鬼怪以来磨练自己的修为,而到灵山也只不过是“心”的一个念头就到了。而其实真正的灵山正是在于我们的心中。
在西天路上,悟空化斋前总会在地上画一个圈,这是心给人的界限,但是代表人身体的唐僧总会被代表欲望的八戒所牵着,所以师徒几人就很容易离开代表心的悟空所设定的界限,于是只要一出扫介,唐僧就会被各种妖怪与心魔抓走。
通读整篇小说,我们会发现这正是一个人修心的过程,而只有当我们将所遇到的各种心魔打倒,才会得到真正的升华,成为一名凡世间的“佛”。而用一生一世去修炼的“心”,也终究会变得玲珑剔透,温润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