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由花
冯大哥是我接触的第一位具有独立思想和批判现实的人,他的言行,对于从荒原来、又在那个迷茫的年龄的我来说,无异于撕开暗夜的一道闪电。我曾诚实地对还是男友的先生说:你是一盏灯,而冯大哥是一颗星。先生对这句话很是介怀。
冯大哥在他的儿子满百天那天,从海口来到北京,豪情壮志,来寻找他的梦想。我们在北大附近的民居租房子住,到北大蹭课听。在一个暮春,一场大雪把北大校园盖上厚厚一层粉妆,冯大哥、利民兄、我先生和我在未名湖西岸的小山坡上,边走边慷慨陈词,那是我们激情燃烧的岁月。
后来我成家,考学,生子,工作,过着平凡平淡的日子。冯大哥在北京游荡几年后,回到了海南。有一年,我带着母亲和六七岁的孩子去海南开会,我们提前去了几天,以便带着妈妈和孩子先在海口和三亚玩一玩。我们去到冯大哥住的地方,那是九十年代海南房地产疯狂发展后留下的一片烂尾的别墅群里,他在搞养生和教育,留着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还有一个在道观里工作过的年轻男孩和他一起工作,负责去学校附近发招生的小广告。那是一月份,海口的天气潮湿阴冷,我们盖的被子一直都是湿的。看着冯大哥因为减肥而显得宽大的外套,我不由得情绪很低落。
后来的几年,冯大哥经常在春节前,热情地邀请我们一家到海口或者他的湖北老家过年。他来过几次北京,有时会请他在北京时的朋友小聚一下。他仍然慷慨激昂,仍然具有批判现实的锐气,但在我们一群人中间,显得那么另类,孤独,和尴尬。
昨天我们把他用矿泉水瓶、椰子壳和小花盆里栽培的自由花往车的后备箱里安置的时候,我总感到悲凉的况味。为了让他不用拿这么多东西过天桥进火车站,我把导航的目的地设置到了北京站的北停车场。当我们到北京站附近的时候,我开始辨认不了方向,这是我对北京站最初的记忆。我紧张又沮丧,绕了两圈,终于到了地方。冯大哥去租了一个平板小推车,孩子帮他把行李推到了进站口。我站在原地,喊了一声:冯大哥!他看向我,我说:保重!
保重,冯大哥……
二、绿萝
先生对生活比较马虎。他的心里或许不屑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最近几年,他在外地工作,没有单位食堂的时候,饮食都成问题。对于不能照顾好自己的人,我不喜欢。
先生对生活的情趣,开始集中在一件小事上——养花,准确的说,是养绿萝。
他的办公室里,住所里,养了二三十盆绿萝,有的养了很大一蓬,办公室里,经常会有绿萝的藤蔓组成的一面墙。他又把垂到地面的蔓枝剪下来,插到矿泉水瓶剪成的容器里,摆得哪里都是。有一年,为了迎接我们去他那里,他花了两三天的业余时间,用一个书柜的的门框,每隔十几厘米钉一个钉子,然后把矿泉水瓶“花瓶”挂在一圈钉子上,里面插着他栽培的绿萝,看得出他颇费了些心思和功夫。我看着这个创意门框,心情有点像情人节收到蔬菜花束的主妇,有点凌乱。
三、小雏菊
黑玛亚是我喜欢的一个服装品牌,她们有一款小雏菊胸针,清新平凡、有一种乖巧的美。
疫情期间,偶尔会用在朋友圈里看到的好看的图片发给几个朋友,算是彼此的问候。有一次,济北先生说,他非常喜欢雏菊,我就想有机会一定送他一束。
昨天下午济北先生终于回到北京,我和英华商量,我们带一些速冻饺子,去和济北先生一起吃晚饭,算是接风。
我坐地铁到了六里桥东,刚出地铁口就看到一个卖鲜花的,恰好都是雏菊。于是,我选了绿色、淡紫、橘黄的雏菊,抱着花去生鲜超市买了湾仔码头的速冻饺子,比英华早到四十分钟。济北先生家玄关的小桌子上,正好有一个简单的玻璃花瓶。我把雏菊修剪好插在瓶里,给久未有人居住的济北先生的家里,增添了一些温馨的气氛。
卖花的人,还搭了一把有点打蔫的小菊花,白色的单层花瓣,小巧的花朵,我看它们有点不够有朝气,就没有插到花瓶里。等我们吃完饺子,又简单地聊了一会儿天,就告辞而去。济北先生送了我一盒包装精美的白牡丹,我把这把打蔫的小菊花顺便拿上。在地铁里,我和英华同行了几站,就换乘到四号线。我穿着暗紫红的玛亚款旗袍,那束细小而憔悴的小白菊,在我的衣裙的背景中,显得那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