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较关注打工文学,可能和我这段时间在工厂工作有关,想了解一下在别人眼中,工厂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所以就找了几本相关的书来看,其中一本就是《我的吊带裙》。
读这本书之前,先看了一下大家对这本书的评价。有的读者觉得,整本书读来十分压抑难受,原因在于,作者似乎把她的一切不幸或是不成功的遭遇归结于没有人脉及背景,而忽略了自己的不努力和怕吃苦。其实我自己读来也在字里行间看到作者对成功的极度渴望,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谁不想过好日子呢,特别是当一个人处于社会底层,被繁重的工作压得痛苦不堪时,当然想要逃离。只有在工厂待过的人,才明白流水线上,人和机器没什么区别。
早在十九世纪,西方工人就开始为了争取8小时工作制而努力,他们说“我们要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因为我们相信,上帝只让我们工作八小时。”如今可能很多国家的工人,已经过上了这样的生活。可反观我们,现在已经2024年了,8小时工作制,闻闻花香,晒晒太阳,一切都是多么的奢侈,一切都还是一纸空文。
这样的苦谁又想吃呢,其实作者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每天抽出来时间坚持写作,何尝不是吃苦呢。作者只是把这种底层的生活写出来,令人感到压抑的也不只是文字,更是文字背后的社会现实。
作者的人生表现出了一种对于命运的无力感,努力的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最终却逃不出命运的怪圈。这体现在两样事情上,打工和婚姻。这两个循环,也是痛苦的根源,她极力的想要跳出却又一次次的回到其中。
先说婚姻,有人也许会觉得真是无法理解,既然已经知道了丈夫的真面目,为什么不干脆离婚,却在那里一边抱怨,一边又继续在一起,甚至生了两个孩子,把自己陷在痛苦的深渊里,倍受折磨。其实站在外面来看别人的人生,每个人都很理性,也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可是当真正处在那种环境里的时候,才会发现有些决定真的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孩子会让你心软,亲朋好友的劝说会让你犹豫,离婚后的收入来源更是一个难题,顾虑太多,想来想去,意志就不知不觉被消磨殆尽。生活中真正有强大执行力的人毕竟是少数,这样的人往往能做成大事,而绝大部分普通人则是思想上能想明白,行动上确做不出来。
打工也是如此,作者讨厌进工厂,想要找到一个其他的工作,比如文员。可是出了厂又无一技之长,找不到其他的工作。而在城市的生活又是一天不工作就无法生存下去,就这样你总是没有时间去找到一条不同的路。于是很多人不想进工厂却又不得不进工厂,就像职场上的大多数人,不喜欢所做的工作,却又不得不做。
每个处在痛苦中的人都在寻找着自己的出路,写作就是作者所寻找到的路。于是她用尽一切的力量,一切的时间,不断的写,通过写作认识了一些人,通过写作获得了一些成就,但这些还不够,写作还没有帮她过上想要的生活,写作还没有让她在大城市宽裕的生活下来。
未来会如何,无人知道,她只是一直抓着这根救命稻草,不顾一切的写下去。
可能文笔并不出色,可能故事并不精彩,可能收入不如意,但还是要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