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天早晨醒来,孩子像“家长”一样“管”你,而你像”孩子“一样被不停地催促穿衣服、快点去洗漱、赶紧吃早餐、马上就要上班迟到了,你会感觉怎么样呢?
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詹森一家。爸爸在银行工作,妈妈是房产中介,哥哥读三年级,妹妹在上学前班,还有一个爸爸的爷爷是位曾经的将军。这个看似普通的一家人却整个都角色互换了,爸爸妈妈还有将军爷爷都成了需要被督促的”孩子“,哥哥妹妹变成了“一家之主”,每天除了上学,还要负责做饭、在爸妈打闹吵架的时候劝架、管理家庭生活日常,甚至在爸爸工作犯错的时候被“请家长”。
这是《小孩当家》这本书里讲述的詹森一家互换角色的故事。爸爸妈妈变回孩子想怎么闹就怎么闹,而孩子变成大人,成为当家人,自己做主发号施令。
《小孩当家》是瑞典作家马丁·维德马克的最新作品,他是瑞典最受读者喜爱的儿童文学大师,曾经创作的近百部儿童文学作品,12次获得“7-9岁读者评审团喜爱作家奖”,两度获得瑞典少年儿童侦探小说猎犬奖。
和孩子相处,不少时候让我们感觉头疼,这本书虽然是写给孩子们看的童书,却也为家长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通过换位思考帮我们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所作所为;当然,孩子也可以通过换位,可以明白家长的苦心、体谅父母的辛苦,发现原来管理一个家庭,照顾孩子是那么不容易。趁着孩子看这本书,我也和她们进行了一场互换游戏,周一到周五由妹妹“当家”,周六和周日轮到姐姐“当家”,两个孩子争抢着对家庭事务负责。
“当家小孩”更富有责任感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孩子小,这也不让他干、那也不让他干,其实适当“放权”给他能让他更富有责任感,也能更快成长。
书中詹森一家邀请了朋友来家里做客,毫无疑问,当家的两个小孩自然要承担起聚会前的准备工作。他们为爸妈做好早餐之后就开始分工合作,妹妹进城采购,哥哥负责在家准备烧烤要用的东西。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朋友一家如约到了,和詹森一家一样,其他人家里也都是小孩当家。大人们一起进房间玩了,小孩们架好烧烤架,点燃火开始做饭。一阵忙碌之后,美味的晚餐准备好了,大家一起享受着美食。
这样的画面想想都美,大人们能什么都不管放心的玩儿,饿了、渴了,有人及时递上吃喝。也许有人会说,孩子长大了读大学了可能才能这般“享福”吧,其实,责任感是从先学会照顾自己再照顾他人开始的。更多时候,孩子比我们想象得更棒,他会在你生病的时候主动端水送药,手指受伤的时候帮你消毒包扎。提前放手,适当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孩子能更成熟、更有责任心。
“当家小孩”学会明辨是非承担后果
詹森爸爸银行上班的时候闯祸了,他和一位女士发生了争执,还咬了别人的手指。银行经理打电话给哥哥阿尔文让他去一趟,这已经不是阿尔文第一次在上课的时候接到这种电话了。
现实中的我们恐怕最不想接到的也老师主动打来的电话,这说明要么是孩子生病了,要么是孩子闯祸了。如果是孩子闯祸了,不光要承担孩子犯错的连带责任,更重要的还是在老师的批评中无地自容。
阿尔文作为“当家人”来到爸爸工作的银行以后是怎么做的呢?在核实了情况,确定是爸爸主动伤害别人之后,阿尔文感到羞愧,看到爸爸把自己关进卫生间,他用极其严厉的声音命令詹森爸爸出来,然后向别人道歉,最后罚他晚上禁止做他最喜欢的所有事。
对于孩子来说换个角度,作为“当家人”惩罚犯错的人,不仅仅是满足心理上的权威感,也能更好地理解做错事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认识到在生活中,犯错的情况有可能是因为自己受了委屈,但是即使这样也不能主动出手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当家小孩”学会建立财富观
书里有一个小故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又到了发工资的时间了,詹森兄妹俩放学以后以最快的速度冲刺到爸爸妈妈工作的地方,从他们手上迅速夺过钱。生怕爸妈又像上个月一样眼睛也不眨地把几乎所有的钱都挥霍掉,一家人不得不靠麦片粥度过很长一段时间。
我们都做过詹森兄妹夺钱的事情,尤其是在过年孩子收了一大堆压岁钱的时候。总担心孩子对钱还没有太多意识,要么把钱全花了,要么把钱整丢了。孩子通常在这种时候心里多少有些不服气的。不过换个身份自己当家,就容易理解父母的做法了。像詹森兄妹当家,这时候才能站在家庭的角度来思考,每月哪些地方需要用钱,每个花钱项目要多少才够,合理支出才不至于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尴尬境地,对于培养财商意识也是很有用的。
詹森一家在一个星期以及一个假期的鸡飞狗跳的故事里随处都是我们生活的影子,不过在荒诞和逗趣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家庭的爱和责任。在角色互换里悄然进行着对孩子的教育和对自己的反思,相信我们和孩子都能在其中收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