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故事。故事这样讲的。
国王来到佛陀跟前听法,并开始练习内观,受国王影响,皇后玛丽也成为一位很好的修行者。他俩常在皇宫里同一个禅房练习。
有一天内观之后,国王问皇后:“若有人问你,你最爱的人是谁?你会怎么回答?”她说:”我内观的时候,同样的问题也浮现出来,我发现其实除了自己,我谁也不爱。”
国王笑着说:”好极了!我也有同样的问题,同样的答案。”
于是他俩相偕去见佛陀禀告他这件事。
佛陀说:”说的好!说的好!这是走出痛苦的第一步,当一个人开始发现这个问题症结所在,就可以走出问题,解决问题,否则一辈子都活在想象中。”
我爱我儿,我爱我妻,我爱我夫,我爱这,我爱那。
其实你谁也不爱,你只爱自己;爱自己的欲望、希望、梦想。我爱这个人是因为我期待他能实现我的理想,一但他的行为与态度与我所要的背道而驰,所有的爱就消失不见,所以我不是爱别人,而是爱自己,只要能认清这点,就很容易去除私念,就能够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性,所以这是内观者第一个重要的体会.
我们常常爱上了感觉,爱上了默契,爱上了浪漫,却不一定爱这个人,孰不知你该爱的是因为他是你的选择。
问问自己?你爱谁呢?
是否将爱自己的行为投射成爱他人的念头。
听完故事,会感觉说的很对,或许世间根本就不存在爱。但是也怀疑,那我们所说的父母、爱人、人与人之间奉献的爱算什么?
确实,某种角度讲,人的所有行为都是自身经过决策系统决策(自动化无意识决策或者有意识决策)的行为,因此,一个人做的所有事情都可以说是为了自己。因为人这样的行为决策一定是所有的外界条件刺激与内在大脑系统反应后反馈的自以为的最优选择。
我选择爱你,因为尽管在他眼里你平凡无奇而在我眼里是我想要的如此美好的模样;
我选择爱你,因为我想做个好儿子女儿,好父亲母亲;
我选择爱你,因为爱你是我的需要。
爱你让我欢愉,爱你让我心生美好,爱你也可能让我损失惨重,甚至,某种情境下因为爱你我选择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因为除此我脑里没有更优的选择。
然而你可以冷笑三声:“不这么做,你也不能好好活。除非你不需要再爱我,你便会抽身离去。你看啊,到底你还是爱的你自己。”
这样看来,我们所看所听所理解到所为的最终都是我选择的我需要的。你说“你真漂亮”,如果我也这么觉得,我会想,恩是的很开心你的赞美,如果我不这么觉得,我会想你可能只是礼貌的客套话。好似真如人所说人生只是每个人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地打转,这看法消极而形而上。
可是啊,当听到别人赞美的时候,你是不是也真实的开心过呢,这开心与自己对自己说“你真漂亮”“你真棒”截然不同。当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你是不是也有过心里小鹿怦怦跳,被他的一举一动牵引着快乐与苦恼。当感受到被爱,你不是不也觉得满眼满世界充满美好,而当失去真正疼爱自己之人,也真切地感受到痛彻心扉。所有的幸福快乐是真的,所有的痛苦泪水也是真的。如果“只爱自己”,又怎么能给自己那般幸福那般痛苦。或许旁边会有个声音“不要傻了,根本没有爱,其实人行为最终的目的都是为自己。”
不过,人怎么知道人最终是为了自己,只爱自己。开心得好像躺在软软的棉花糖里的你只不过是因为目前情境刺激使得你多巴胺分泌,大脑快乐中枢活跃的结果,而心如死灰抑郁得想自杀的你可能是因为大脑缺了一个快乐中枢的零件。
所以,你最终是为了自己吗?
引用一段红楼梦解读,你看所有故事的结局一开始都已经注定,一切痴缠都无意义,和尚道士笑人执迷不悟。但执迷不悟就是执迷不悟,不走一遭,怎么会开通透。
我想,走一遭,能不能看通透不确定,只是确是得走一遭去寻找,只把这过程,这体验,这爱恨情仇,这困顿,这悲喜,当是你我。
才不管他说的爱你是不是佛陀说的他其实是爱自己,这问题本身已无意义,感受到的他给的悲喜便是我的爱。换个角度,结局和目的才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