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班级读书制度

阅读如此重要,那么班级应该如何开展阅读活动呢,下面是几个阅读方案,大家可以参考。

1.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小学各年级)

1)制作板报。在孩子们容易看到的教室墙上或者楼道的墙上安排一个读书宣传栏,介绍一些新书、好书、受关注的书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告诉孩子们该读什么书,还会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呢。

2)建立图书角。

捐书。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每个孩子捐上一本书,图书角就会有几十本了。为了激励孩子们的捐书热情,我们不妨借鉴一下蓝紫老师的“妙招”:根据孩子捐书的数量和质量,分别给孩子们的借阅卡定为“会员卡”“银卡”“金卡”“白金卡”等,根据借阅卡的等级决定借阅时间的长短和能否带回家去读;

制定班级图书借阅制度。比如,每周借阅一次,每次借阅不要超过2本;借阅时间为1周,可以续借,但不要超过一个月(也可按借阅卡类型决定);周二、周四下午放学为借还书时间,由图书管理员做好借还登记;确保每人至少正在读一本书。

3)教室布置:教室板报中开辟类似 “我的推荐”“读书之星评比”这样的栏目。(附“书墙”设计的设想:每个教室中开辟 “书墙”,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选取那些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的书报,展览学生的读书笔记、读书成长册,“书墙”上有学生的新书推荐,也有老师的“经典导读”,让教室默默的墙壁静静地说话,无形中引领学生读书)

2.大声给孩子读书

朗读的过程是把文字传达给大脑,大脑把它转化为声音发出来,声音再传回耳朵,去指挥头脑中的储存系统。因此,朗读有助于增强记忆效果。

听故事时,除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之外,同时也将较高程度的词灌输到孩子的耳朵里,包括字词所蕴含的情感通过语气表现出来,最后,他们会把这些词传输到大脑,并记忆下来,进而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对字词的理解力。

小学一年级的老师需要经常给孩子读书,至少要坚持到三年级。给孩子读书适合在课前、几节课后孩子情绪有点烦的时候,或者放学回家前。朗读童谣或者儿童诗歌时最好能像唱歌一样带上一点曲调,这样孩子们能跟着节奏动起来会更高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