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教育兴,凝心聚力促成长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思想教育,拧紧思想总开关。要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着眼学生需求和时代要求,力争让思想政治工作的准星精准对接学生思想的靶心,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五育并举,推动教育多元化发展。构建“五育并举”评价体系,综合考量学生学业成绩、品德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及社会责任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评价,树立明确的目标及标准,制定无误的指标体系和合理的评价方法,建立常态化和个性化、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在科技创新、文艺表演、体育竞技等多方面才能,教育者需对学生的个人喜好、学习能力与特长进行相应的评价与指导,帮助学生实现多元化发展。同时,这对教育者的个人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因此,开展教育培训也刻不容缓。

        抓好职业教育,培养会实操、敢实践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让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统一教育方向,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以提高教育活动实效。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校、家庭、社会相互支持、目标一致,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

        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献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