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本来下定决心不吃饭的,结果九点多钟从老乡家里回来,还是忍不住从冰箱里拿出冰酿酒糟吃了一些,然后十点钟睡觉。虽然吃得不多,还是自控力不到位的表现。今天凌晨三点二十钟醒,醒来以后精神状态还好,没有像以前那样要过一个多小时,整个身体才能彻底缓过劲来。由此思索:每日对生活复盘是有好处的,无论再如何缓慢,总能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克服之后就能成长。
昨天晚上不吃也是被动的,原因是中午时分,老婆的舅舅舅妈打电话过来,要我过去吃饭。虽然是星期一工作日,时间看上去有点紧张,但他们两口子从海南居住了大半年回来后,我还没有真正见过一面,趁着这次吃饭的机会见上一次也好。老婆的舅妈是个烹饪高手,做了很多菜,每道菜色香味俱全,非常诱人胃口,不知不觉间我吃了很多荤菜,把肚子吃得有点撑了,出门以后就下决心晚上不吃。
我和晚上少吃饭或者不吃饭做斗争已经很久了,战役成果并不理想,属于好坏各占一半的情形吧!不过我相信自己,一定会赢得这场战争。我们平时做事之所以不能持久,主要原因是没有正反馈,看不到坚持下去的希望,但对于我而言,这种轻断食能够比较明显地带来益处,这样就有动力了。而且这几天站在体重计上,每次称重仍然由57公斤左右,并没有下降,这就让我更有信心了。
“随时调整平衡,心系协调之美”——这是生活美学大师教会给我的秘密。对于饮食、运动和人际交往,保持不偏倚的状态很重要。前几次吃多了,现在可以少吃一点;没有运动就增加些运动;工作太累了,就减轻工作量;与人交往太频繁后,就适度减少与人交往的次数……放纵自己的欲望,过分将眼前事物摄入的状态是不行的,我们要懂得协调平衡之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中庸之道,能够深刻地掌握这个规律,人生应该会变得更顺畅点。
总之,因为晚上饮食断舍离的缘故,我虽然今天依旧醒得很早,但二十钟分钟左右时间身体就克服了醒后不适期,相比之前的一个多小时好了很多,这是一种看得见的好处。生活总是在不经意的转角处,给人带来突如其来的小喜悦。反过来假设:如果中午不接受老婆舅舅舅妈的邀请,没有大块朵颐地大吃一顿美食,我就没有强烈的动机让自己晚上不吃,也就无法鲜明感受到不吃带来的身体舒适感,让自己下定决心继续走上正向循环。
要继续抱有热情地投入生活实践,从生活中得到一点一滴的反馈。我一直以来有“闭门造车”的倾向,大多数时间喜欢一个人静静独处着,无论是学习理论知识也好,还是在主观世界里遐想也好,任由自以为是的思想观念不停地运转,不间断地思考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这些学习、思考和结论,因为没有丰富的生活实践参与进来,其实都是在闭门造车。“理论要和实际相结合”,我们在思考重要东西、得出重要结论的时候,一定要同时经历丰富的生活体验,通过两者的观照,以确保思考结论的正确性。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讲,生活实践比书本知识更重要。
我有好长时间没有到老乡家串门走访了,昨天晚上因为小孩工作上的事情,我和老婆提了点茶油、土扎粉等土特产,到了一个老乡家里去坐了下。这种事情我近些年做得很少,但其实也是一种生活体验,会带来不同的内心情感波动。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书斋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当然也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但这样长此以往下去,生命的维度或者说感受度未免有点简陋。生命是极其丰富浩瀚的,真正深刻的觉知更多的来自于对生命丰富度的体验,在这一点上,我要纠偏以前的做法,增加投入生活不同场景的时间。
一周工作日的第一天,上午照例开领导班子碰头例会,开了一个多小时,按照流程各位分管领导讲话,主要领导总结讲话。我以前对这个会议在思想上还是比较重视的,每次都认认真真做准备,会后收集整理议题和工作部署,并将任务清单分发下去,在下一次开会前将落实情况汇总梳理好。看上去各项环节流程都挺到位,现在则感觉到还是形式主义的东西居多。当我学会用第一性原理来看待这一切时,整个单位的工作全局豁然开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都有点门儿清了,我感觉自己正站在一个高原上。
讯飞语音输入83分钟,全文1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