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诗词品鉴
辛弃疾(1140——1207),济南人,号稼轩,与陆游同时期的,同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们的诗作代表着南宋爱国主义文学最高成就!也是中华民族诗词文化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需要说明的是,辛弃疾首先是抗金卫国的民族壮士,其次才是诗人、词家。由于他抗金壮志不能实现,才借词言志,抒发满腔忧愁。而且他是北人南归的,被人看作是起义投诚人员,倍受歧视。他又与当权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因此他的词作带有苍凉沉郁色彩,有人评为“摧刚为柔”、“潜气内转”。
辛词思想内容深广,艺术表现丰富多彩。如直接歌颂抗金武装斗争,杀敌报国雄心壮志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有登临怀古抒发忧愤感慨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还有对国家时政的忧虑和对自已壮志未酬的感愤:“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至今,这些脍炙人口佳词绝句都流芳后世!
不过,在缤纷多彩琳琅满目的辛词中,某君独爱《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感慨的一首小词!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小词的意思是:登上风光无限的北固山远眺,看着远方沦陷的苍茫大地,哪里是自已的故乡神州?从古至今有多少国家兴亡盛衰大事,红尘滚滚之中,如同天际之间奔流不息的长江之水。
想当年,三国孙权少帅英姿勃发,独霸东南,坚持抗战,从没有向强敌低头。乱世之中谁是孙权的的对手呢?只有北方曹操和西南刘备!难怪曹操感慨说,生个儿子,就要像孙权那样!
全词借自问自答的手法,轻松活泼,时空画面切换自若,气势磅礴,三国典故与诗词精准融合,情感深沉含蓄内敛,同时还流露出为国家而优愁的真情实感。在文学艺术表现方面,风格明快,笔法轻灵,居极高艺术欣赏价值,不愧为流传千古的绝唱!
某君独喜欢这首小词的原因有这样几点:
1.辛弃疾曾经做过京口(今江苏镇江)知府,相当于今天的市长,是本地百姓古代的父母官。一江横陈,东南形胜,作出争雄势。南宋时期,京口是抗金前线,长江沿岸的北固山地势险要,更是大敌当前的桥头堡。可是在苟且偷生的南宋朝廷里,是勾心斗角的主和派当政,作为担任抗金前线重镇知府的辛弃疾,空有一身抱负,很难有所作为!他只能在登临北固山时借古讽今,感慨叹息,抒发自已心里的愤懑和不满。
2. 词中赞美的三国少年君主孙权,也是京口走出去的英雄。在群雄争霸的乱世,孙权继承客居曲阿(今江苏丹阳)孙坚、孙策(江东小霸王)父兄的事业,胸怀大志,招贤納士,外战内扩,雄霸东南。此君先在京口精心构筑“铁翁城”(今市内古城公园),后公元229年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帝,国号吴国,与曹操魏国、刘备蜀国史上并称“三国”。辛弃疾在词中感慨,就是养个儿子,也要学习像孙权那样有骨气的人!其实他是指桑骂槐,讽刺南宋小朝廷。
3.千年名胜古迹——北固山,至今依然挺立在长江南岸镇江城边!古城京口是某君的第二家乡,辛词中提及的北固山,就静静的坐落在城市的西北江边,如今与当地的金山、焦山,并称为镇江“三山”,是国家五A级景区。登上山头远眺北望,是长江对岸的苏北神州大地,宽阔的江面上,南来北往的舟楫,让人感慨万千,有岁月蹉跎,壮志未酬,难忘乡愁的记忆!不大的景区里面,有刘备招亲甘露寺,东坡留墨多景楼,还有南朝梁武帝(丹阳籍)盛誉“天下第一江山”,清乾隆御笔等……
长江滚滚,星转斗移。天地悠悠,斯人已去。
怀念你,忍辱负重京口的名知府!
纪念你,烽火年代敬爱的老市长!
(古梦龙 原创)
注:参考书目,一《中国史纲要(第二册)》,二《中国文学史纲要(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