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我回了趟家,和一位几年未见的好友一起吹牛聊天、坐而论道、谈天说地,对于自己的前途命运开展了深刻的交谈,这娃居然总结出高考是最公平且最没用的考试,有很多高学历的人心高气傲最后只在基层苦苦挣扎,但还有很多人一开始并不怎么样,但凭着自己的能力与不懈的努力(当然还有点关系)慢慢走到了最后。我仔细一想是有那么点道理,我虽然是一名军官,在军校时我的同学们都叫我欧阳老师,我喜欢学习、喜欢与别人分享知识。找到自己的定位、自己的价值,然后持续用力,在社会分工中找到自己的意义这是现代人所必须学会的一项技能。我的理想就是帮助他人、成就他人,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这个社会上发光,我想这也是作为老师的一种责任、一种荣耀。
现在到了互联网的时代,这让资源更加集中,优秀的人更加优秀、一般的人更加一般,这其实对每个人的能力都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像美国在互联网授课上都已逐渐成熟,他们通过网络课程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授予学士学位,像现在中国的网络课程也是层出不穷,像比较早的网易公开课,现在的得到、知乎、喜马拉雅,课程越来越多,还有通过网络课程的一对一辅导也要逐渐成为一种比较热门的方式,这使得教育资源更加集中,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传统老师的地位并不是那么稳固了。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选择权,这是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很不一样的,以前是权威式的教学模式,我讲什么你就听什么,不认真听讲就是不守纪律,而现在的讲课要是学生听不进去的话,他就去找网络课程、找家教,这不就是把老师们架空了吗,架空之后慢慢的就是淘汰。所以说现代教学也要有用户思维,把学生当成自己的用户,让他们喜欢我、跟我来,这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所以我们要不断磨砺自己的能力。
首先,我们老师要为自己定好位,我所理解的老师主要有两个角色,一是讲授者、二是教练。讲授者说到底就是一个内容服务者,我们将我们自己所学的东西传授给学生,比如写公众号的、写书的、做视频的,他们就是典型做内容服务的,而做内容服务最重要的事就是先抓取注意力,然后是争取认同。然后还要清楚老师有限的能力,并不是我们讲过什么,学生就能记住、成绩就能提高,有研究表明,上过课后学生很少能记住上课时的实质内容,但是这堂课的整体感觉和其中的故事,学生倒是很难忘记。而且也有研究表明,学生整体学习的好坏与老师教的好不好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真正关键的是有效的自习时间。所以老师也应该作为一名教练,不断的鼓励与督促学生做题、背诵、刻意练习。
现在的智能手机很发达,一段文字你直接用APP(我一般用讯飞朗读助手)就可以让它读。所以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肯定要把自己与机器做以区别,所以作为一名老师肯定不能只是照着书本读,当然也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还要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它与其他知识的联系。比如浮力这个东西(我记得是初中学的吧),它不是个孤立的东西,气体、液体都有浮力,他还能解释蚂蚁为什么摔不死,甚至更高级可以讲讲如何造火箭,学会这些知识我们不仅可以解释一些有趣的现象,还能改变我们这个世界。
我特别欣赏那些能把数学和物理都讲成相声的人,并不是因为好笑,而是因为他们是真的懂了,老师弄懂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弄懂,这就要用到大名鼎鼎的费曼技巧。费曼是美国的物理学家,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不像众多物理学家,他不但科硏强,教书更强。他在学校给大一学生上《大学物理》,但是却能深入浅出,把复杂而枯燥的物理学讲得特别通透,将遥远的、围观的、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理论,联系到身边的、具体的、我们都熟悉的例子,然后在具体的运用中让你理解知识,并能用知识理解真实现象,解决具体问题,简直是六的一比,号称老师中的段子手。比如他讲鼻子时,他就讲一个小人掉进洞穴,风不停进进出出,进去的是冷风,出来的是热风。现在在网上还有越来越多的段子手出现,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就像白居易写诗一样,他让他的诗能够让小孩子和老太太都能看懂,才把它们发表出去。我们一开始学习一门学科,自然而然会遇到很多概念,我们要学会将专业的概念用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有些时候我们就会自认为懂了这些概念,但是往往它们只是在我们大脑中有一个模糊的认识,维特根斯坦说过:语言是知识的边界。如果说不出来,这个概念怕不是真的懂了。概念是知识大厦的砖与瓦,它们比纯粹的做题要重要的多,而我们人往往是很懒的,对于一些好像没啥用、自己好像也知道的东西往往就会放在一边,殊不知这才是最有用的的东西。
不要那么功利仅仅只是做题,我们要有发现与探索的乐趣,比如说什么是相对论?爱因斯坦说就好比一个喜欢的女孩坐在你身边你觉得时间过的很快,我个老头坐在你身边你觉得时间过的很慢。什么是进化论?法国生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雅克·莫诺曾经说:进化论的一个奇特好笑的特点,是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懂得进化论。然后开始往下扯。什么是数学?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比如我们自然世界中并没有完美的三角形、正方形,这是我们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模型,它能让世界更有秩序。这是不是就很好玩呀?
而且作为一名讲授者,很重要的一点是,老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互相之间的良好关系,我们以前的一名代课的英语老师,她虽然只上我们几节课,但是她能记得我们全班人的名字,她能让我们感到她不是在应付了事,她很受重视我们,所以我们都很喜欢她,自然而然学习的也比较积极。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人类能力的局限性。我们人集中注意听课一般不会超过半小时,思想可能会开始自由飞翔了,当然如果是小朋友又是物理课的话,估计没个几分钟他们的思想就会飘逸起来了,但人是特别八卦的,我们都喜欢听故事,比如我们讲微积分,就可以讲讲当时来布里茨与牛顿的争执,但是来布里茨的符号更简洁,然后英国坚持用牛顿的符号,而世界其他地方都用来布里茨的公式,然后就开始讲这个公式怎么的简洁、怎么的好用。我感觉这是一种节奏感吧,如果只是光讲概念、做题真的还是会比较枯燥无聊。有些老师会讲讲课,放放视频,这也是一种方法吧,但是我觉得故事与讲课内容的串联,使上课的连续性更加好,而且可以把这些冷冰冰的知识变的有血有肉,变得有意义。
当然提问题,也是一种调节节奏的方式。一是提问给学生造成了压力,让他们更加用心听课,二可以多问些启发式、开放式的问题,而不只是书上白纸黑字写着的东西,死记硬背确实会让学生讨厌,三是也需要给他们适当减轻压力,多多鼓励他们,即使回答不正确也不要多加指责,让他们对学习是喜欢的,而不是排斥的。如果他们讨厌学习,你和他们说学习不好考不上好学校,他说考不上好学校的某某不也混的很好吗?亦或者他说我不想混的有出息 ,你拿这其实一点办法都没有,在这个多元的时代,最不缺的就是理由、借口、反例。
而且还是要明确自己的目的,老师的一个重要目的还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我们要防止自嗨式教学,研究表明,学生整体学习成绩的好坏与老师教的好不好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真正关键的是有效的自习时间。自己讲的很起劲、很生动有用吗?肯定有用,但是真正的学会知识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做大量的练习、背诵、总结,这才算是真正的掌握。所以老师不仅是讲授者还应该是一个教练,他需要肩负起鼓励和监督的责任。讲课很生动确实很好玩,能激发起兴趣,但做大量的练习、背诵、总结,这并不是一个舒服的过程,刻意练习需要大量的重复训练(比如一张卷子不要从头做到尾,而是看自己的弱项在哪,专门的练)、需要获得及时的反馈(马上知道自己是对是错)、需要在一个个的小失败中成长(做自己还没熟悉掌握的内容),没人会喜欢失败,我们都喜欢躺在舒适区内,但练习自己不会的才是真正成长的时候,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克服自己的惰性、克服短期的诱惑。所以说好学生往往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自己练出来的,而且好学生通过取得的好成绩越来越喜欢学习,差学生因为在这条路上收获不到快乐而变得讨厌学习。我们老师的职责在于鼓励他们、激励他们、为他们赋能,为他们提供动力。我以前的英语老师对我就特别好,不管我会还是不会他都会鼓励我,而且会监督我完成作业、背诵单词的情况,我变得喜欢学英语。
内容属于软件,声音这个东西就属于硬件了。声音好听、清晰、洪亮而富有感情,语言有亲和力,这对于与人交往交往的职业都是一个加分项,这有天生的成分,但是这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练习来做到的。老师的一种职业病就是喉咙的劳损,这其实就是没有掌握正确发声方式所导致的。使自己的气息通达,这需要我们学会腹式呼吸,用胸腔发音,而不仅仅是用喉咙在喊。
不仅是学生需要刻意的练习,老师也需要不断刻意的练习,我认为优秀的老师大致相同(就是各个方面都很好),而一般的老师各有特点(或许存在一些不足)。在一个职业上要取得很高的成就就必须基础扎实、全面过硬,哈哈,然后走向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