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成长的你,还有我!
说明:借用明朝理学大师来知德太极图来说明阳明心学的内涵。
一、中心太极部分(我和世界关系)
吾心即宇宙 心即里 心物一元 良知
我们人是天地之心,人的心是自己的主宰。如果没有了世界万物,我们的心照什么,反映什么世界?你这面镜子是空的或我也不存在。如果没有人的意识,世界又何在?死的世界又在哪里? 原来我们和世界是一体的。也就是:吾心即宇宙 心即里 心物一元 。动植物等营养了我们身体,动植物及矿物可以作为中药医好我们的病,说明我们本是一气相通的。宇宙爆炸生成万物,万物何尝不在量子纠缠之中?都处于感应之中,密不可分。释迦摩尼不也说“诸法皆空”的无我吗?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那么善恶又是从何而来?必有一个本原,就好比太极生两仪一样,太极才是阴阳的本体。试想我们的身体不就是阴阳和合才能身体好,何曾执着于阴阳?古代封建皇帝对于忠奸臣的平衡。当然不是说世间无善无恶。起心不执着于阴阳,不动于气。
由此,心必着于事物,心物一元。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我和学生就是一体的,法官断案必然和当事人是一体的,就好象我就是他们一样,他们的冷暖及诉求也好象是自己的一样,然后致良知。如果是这样,怎么有那么多的悲剧?
即然心物一元,那么知行必是合一的,心必着于事物。不能行,不是真知。笃行才是真知,真知才是笃行。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同时心物一元,那么我们重要的器官大脑和身体呢?不也应是心物一元的吗?唉,很多时候大脑有点不靠谱,让我们当了“被废黜的国王”……。良知,这种提法想是阳明先生为了人们便于理解或加以强调而说的,不然无善无恶心之体又如何说起?有个良就有一个不良在。那么良知就是至善。它是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本性,不是常人说的良心。人性本无善恶,但人性是向于善的。良知即是道,天性为之道,天地给与我们的至善之灵根。只不一般不听他的,没有正心诚意观照自己。
看看婴儿没生下来,他(她)与母亲是一体的。有人说向婴儿要东西就不给,从而有人说人性是自私?而婴儿的世界,原是他(她)吃饱了全世界都吃饱了的。-
既然为太极,所以廓然大公,无动无静,无善无恶。这才是心之体。
思考:我一个普通人,不也充满了贪嗔痴慢疑妒,不也经常当了情绪的奴隶、欲望的傀儡(提线木偶)、思维的囚徒。何曾明心见性?何曾做自己的主宰?自己吃饱了自己说了算,自己的人生自己是别人决定的吗?当看到很多可爱的学生,我经常说,当我们被游戏、情绪主宰自己时,我们还是我们自己吗?有时人都不算!就象《西游记》中孙悟空不能战胜六耳猕猴一样,在被唐僧师傅错怪后,怨恨愤怒之心顿起,从而心魔掌控自己,一个和自己一样本领六耳猕猴横空出世。六耳猕猴是一个“假我”!孙大圣上天找玉皇大帝,下地找阎王爷,中间找观音菩萨,都不能看清自己的“真我”。电视中有一段情节,孙悟空在空中发现找不到灵台山了,灵台山就是心啊!最后如来佛玉钵照见了孙悟空的本体,孙悟空把它打死了。其实如来玉钵原是是道,是天理,是我们的良知呀!老天爷给我们的至善灵根,原就是我们虚灵昭彻的心或良知,它能照见自己。战胜自己和自律的说法,已落下乘,原吾性自足,我也有佛性,圣性的,只是不正心诚意观照自己,我们的良知才是自己的明师!看来世界上离我们最远的原是我们自己呀!
**何为思维的囚徒?我们大脑的知识及习惯有时会成为我们的障碍?一只小象小时挣不脱一个绳索,长大了也习惯了,想还挣不脱。空手是可以把一匹马牵走的。语文老师常常把错综复杂这个成语讲不清楚,其实它来自易经,分别是错卦、综卦、杂卦、复卦等。南怀瑾先生说:古人用易经常常至少八个方面看问题,本卦,外卦内卦(事物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错卦(阴阳完全相反)、综卦(从上向下看 上帝的视角)、把卦放在卦序中看(历史观),还有中间的交互卦(内部的相作用),还有一爻动生成的卦(变卦或之卦)。如此一想,古人的方法蛮值得学习!教学发现,学生正面不能解决问题时常常相不到反面,何谈其它方面。那么我们大人呢?重要的是要观照自己的良知!
二、阴阳部分(我在尘世间)
**太极生阴阳,可我们痛苦于二元对立的善恶的执念当中不能自拔,那个真我也就在善恶的假我当中。我们应跳出到高一维太极当中俯视它们,假如我攥住的拳头是善,我们伸出五指手是恶,那么伸出去的是我们手,攥住的不也是我们的手吧?它们原是一体的呀。善之过也可成恶,我们不也听说过升米恩人斗米仇人之说吗?打个比喻:如果一个人长的丑就不应该活在世间吗?那是老天爷给的或父母给的,不是自己决定的。长相美丑的观念是在变化的,唐朝以肥为美的观念不也过时了吗?请问以白为美观念在非洲吃得开吗?“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三、修心炼胆
** 如果为静而静实是放纵自己,静亦定,动已定才是上乘。大隐是隐于朝的。静心打座,静中定。人有无限心,不起一念当是死人,起正念,不正当念头克服在萌发中。再就是动中定。一次在小面馆吃饭,空间较小,人不多。有人放起了抖音,声音很大,我可以选择小声让对方声音调小一点,人家又不是大错,只是喝了点忘情水。我也看作一次动中静的修炼,静下心来。最终我静下来了。当然这是一件很小的事,那么我们的工作或学习呢,不也应该如此吗?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滚滚红尘当是修行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