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茕(qióng )茕((qióng )孑(jié)立”一词现在用的不多,然而且不论具体的意义,单从字形部首去看,很多人都会觉得美好。汉字是一门艺术,无论是本质的意涵,还是外在的形体,常给人以美好。这是难得的。
okay,我们继续拆开来说,首先“茕茕”,这两个字念“qióng”,我也是刚搜索才知道的。出自《诗经·小雅·正月》,“忧心茕茕,念我无禄”。意思是“郁郁不乐心里有忧愁,想起我遭遇的不幸”。“茕茕”是指忧愁的样子
而“孑立”则指的是独立没有依靠。
两者合并起来的“茕茕孑立”则是指孤独没有依靠的样子。“茕茕孑立”一词出自著名的《陈情表》。作者是三国时期蜀国的旧臣李密。
浊某依照《陈情表》的描述来重绘一下李密的前半生。李密的幼年可以算的上是悲惨了(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出生后六个月,父亲就故去了(生孩六月,慈父见背)。等到四岁的时候,母亲又改嫁(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是他的祖母刘奶奶怜悯抚育他成人(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这其中自然是各种辛苦,以至于李密发出了著名的“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qióng)茕孑(jié)立,形影相吊”的感叹。“茕茕孑立”一词便出自此。
值得注意的是李密《陈情表》的时空背景。当时正是晋灭三国之时。晋武帝不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广泛地收罗三国的旧臣入仕。而李密作为蜀国的旧臣,对于蜀国的恩德是感激缅怀的,因而多少不愿意去做贰臣。
可别人是不会答应的,于是李密就写了这一封《陈情表》,上书给晋武帝,表达自己照顾年老奶奶,不愿意入仕的想法。晋武帝看了很受感动,也就同意了。
我想李密之所以写《陈情表》,是两种情绪兼而有之的结果。一方面确实自己的奶奶刘氏年老,需要照顾。这是孝的体现。而另一方面,自己作为旧臣,顾及旧主的恩德而不愿意去做贰臣,这是义的体现。一个人能孝、义得全,是不容易的。
就《陈情表》本身而言,文辞委婉,感人心绪,从文学意义上说也是极好的。文辞真挚优雅而意涵孝义,这就是一篇能够流传千古,打动人心的文章。
浊某前两日再次拜读《陈情表》,心中也很感动。不过略显尴尬的是,《陈情表》一文是高中课本里有的。浊某在高中的时候根本没有用心去读这篇文章,反而是忙着去逃课上网了。现如今却要重新捡起来去拜读,去品味。
哎,这让人如何是好? 可能很多事情是关乎时节的吧,只有时节到了,才会有那样的心去做。
附《陈情表》全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