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长是永恒的主题
在刘老师那做过咨询后,我原来的担心没有化解,反而更加怀疑自己,不知道自己以前做的对不对。再次去检验我以前做法是否有效,似乎觉得效果不大。想改变方向,然后就和孩子又有了对抗。在对抗中,我感到我的无力也感到孩子的无力。因此,在互动中就对孩子带有不满和期待,以至于互动效果更差。孩子全天在家,看见我也不想跟我说话,情绪还有些烦躁。我似乎觉得了这两天方式方法破坏了关系。
正因为我有了期待,有了目的,就有了着急和不满,我完全忘记了对孩子要如其所是、看见孩子感受情绪,开始要求孩子,以我认为很低的标准。孩子答应却不做,还感觉有点对抗。如果我不觉察,我会对孩子更加不满甚至有些责备,爱的能量不流动了。我反思一下,每当如此的时候都是我自身能量低的时候。我有了担忧焦虑,我又被周围的声音所扰动,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看法,不能坚定的相信孩子,不自觉的又把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评判。越这样感觉自己越挫败无力。现在想想,这是我又处于低谷中了。它会让我反思同时又会推动我前进。
孩子交往校外的朋友,想上职业学校,是在为他的生命尽力,为自己寻找出路。而我不信任他,觉得他能力达不到,这是对孩子的打压。我对他的不信任来源于对自己的不信任;我对他的担忧和害怕,来自于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是我内心的投射。我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成长自己。好好的爱自己,调节好自己,平静喜悦的对待自己和孩子。看到自己的付出和努力,看到孩子没有更差,是自己的功劳。欣赏自己所做到的,看到孩子没有更差,而感到欣喜。当我调整好了自己,我才会去肯定、认可孩子,才会带给孩子喜悦和能量。感谢自己的担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感谢孩子来提醒我,看到自己内在的不安全感,看到自己生命的负向经验,也促使自己的成长。
当孩子不好时,我情绪就变得不好。这是没有把我和孩子分开。尊重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他有他自己生命的轨迹。我和孩子的对抗中。我抗拒什么,我应该去看看是不是自己缺什么,我要接纳他,喂养它。和孩子的对抗中,坚决不能赢。当赢了道理赢了孩子,就输了关系,输给了自己的。我应该尊重他的生命。敬畏它的生命。爱孩子就是爱孩子,纯粹的,不要带着“”要他上学”、“满足我的期待”的要求。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成长自己。
虽然成长是痛苦的、艰难的。但我们还是要成长。当成长了,痛苦艰难才会过去。正因为如此,也要对孩子有更多的允许,允许他成长慢,就像允许自己成长慢一样。
第一场(5:30—7:00)来访者
第二场(9:30——11:00)咨询师
我用到了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中的关注解决、关注成功经验、开放式问句、赞美、一小步等,比较多微笑、嗯、好奇,气氛很轻松。来访者老师说反馈说让自己更多觉察和看到自己平时没看到的,结束后感到内心很轻松。我给自己咨询打5分,来访者老师给我打8分。我很感谢这位老师的鼓励和肯定。
缺点是给一点建议,来访者老师否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