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庄子的《庖丁解牛》。
原文如下: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xu,皮骨相离的声音)然向然,奏刀騞(huo,较大的进刀解牛声)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心领神会)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xi,缝隙),导大窾(kuan,骨节间),因其固然,技经肯綮(qing,筋肉聚结处)之未尝,而况大軱(gu,股部骨)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xing,磨刀石)。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筋骨复杂交错处),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huo,骨肉分开的声音)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庄子特别会讲故事,往往通过故事来表现他的观点,庖丁解牛也是如此。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些启示。
1.热爱是事业的基础。
庖丁解牛,没有用杀,剖,宰等词,用到一个“解”字,说明他技术高超,把一个原本血腥的工作都已经艺术化。故事中写他杀牛的动作和声音,都像音乐一样美妙。只有真正热爱自己工作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工作的乐趣,完全沉浸其中,忘却其他,进入心流状态。
2.志存高远,不断提升。
庖丁的表演完全震惊了惠文君,不由发出了“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啊,好啊,技术怎么能高超到这样呢)
庖丁回答,我所追求的,是“道”,超越一般的技术。
这是庖丁成为一代宗师的根本原因,他追求的是“道”。其他人工作也许是因为工资,也许是因为生活,庖丁的追求更高,对自己也高。同样是工作,目标不一样,定位不一样,效果就不一样。
3.尊重规律,反复练习,精益求精。
有了热爱和目标,还需要反复的,持之以恒的练习。庖丁解牛经历了三个境界,第一个阶段是“目有全牛”,除了杀牛,没有任何事可以干扰他,全神贯注,心无旁骛,三年后就成为一流高手。
第二个境界是目无全牛。这时庖丁眼里已经看不到牛,只是牛的骨架,无论从哪里下刀,对庖丁来说都不是问题,技术熟练到无以复加。从实践提升到理论,完全可以出版一本杀牛手册。
第三个境界是游刃有余。“以神遇(心领神会)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用精神去感知“牛”,达到物我合一。这不仅仅是熟练,而是真正了解自己,也了解手上的刀,客体的牛。“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完全了解规律,主动适应规律,并能根据客观条件,创设各种最利于自己发挥的环境,最终完成自己的作品。这就达到了“道”的领域,万事万物殊途同归,随心所欲不逾矩。
4.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不忘初心。
庖丁已经到了这样的境界,但每次解牛时,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都小心翼翼,提高警惕,仔细观察,认真准备,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不因技术高超而疏忽,不因已经成功而忘形。
人在成功时往往容易放松警惕,行百里者半九十,最接近成功时,也是最容易失败时,保持冷静和清醒,绝不放松,技术上形成肌肉记忆,态度上不骄不馁,永葆初心。
5.保持低调,善于藏锋。
庖丁解牛成功,“提刀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为自己的成就快乐,但可贵的是快乐之后,“善刀而藏之”。不沾沾自喜,不得意忘形,收拾好心情,为下一次做准备。
庄子讲这个故事的本意,是要在那个征伐不休的时代,了解客观规律,主动适应社会,善于保全自己。
但这个故事到今天,我们从庖丁身上,可以看到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必备的几个因素:发自内心的热爱,志存高远的目标,心无旁骛的专注,坚持不懈的练习,谦虚谨慎的态度。
如果我们也可以这样对待工作或生活,何愁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