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打面和朱元璋
浙江手工面:枫桥打面
1,“枫桥打面”是浙江省绍兴地区诸暨市枫桥镇的一种传统美食,用纯手工特大号擀面杖(大毛竹半支)制作而成,面条劲道韧性十足。
在这个几乎所有食物都是机械机器速成的年代,一碗纯手工制作的面条,更显难得。
枫桥打面的主材面条是纯绿色食品,绝无添加剂。耗时、耗力、绝无半点偷工减料才能称得上是枫桥打面;烹饪好一碗枫桥打面的时间过程,更是诗史级的豪华精致:单独烹制“浇头”就需要十分钟左右,单是烧好一碗合格的枫桥打面至少需要十五分钟以上,加上手工制作面条均摊时间也要十五分钟每碗,从面粉到枫桥打面每碗(每份)的制作烹饪至少要半个小时。
上海人在枫桥打面没有登陆上海滩时吃的面条,也有几个老字号和叫得响的品牌,但是上海人烹饪一碗上海面条的时间很短,只要把食材、热汤备好,把面条放在烧滚的汤中一分钟左右,即可捞上来放到大碗中,然后把“浇头”摊放在热气腾腾的面条上即可,从顾客喊一声“老板,来一碗肉丝阳春面”,到端到顾客面前整个过程不会超过三分钟。
大凡枫桥人到上海来出差、游玩是万万不吃上海面条的,因为和枫桥打面比:上海面条软绵绵没有劲道,浇头又不是用油锅现烧的看上去不干净、没有食材本身的鲜味。
枫桥,是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市,县级市)管辖,地处诸暨县和绍兴市柯桥区交界,是一个会稽山深处的有十万人口之大市镇,南宋皇朝定都杭州之际,有一个宫廷面点师因闯下大祸从宫中逃走,流落到枫桥一带乡间后,打面,这种由北方面粉特制的面条,就在枫桥民间流传开来。由于制作复杂,口感滑嫩,鲜味独特,价格偏高,一直只能受到有产阶级的追棒,故而不能大范围的推广。
枫桥打面用料很是讲究:面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力气纯手工压制、雪菜要刚出腌制缸的,油是要自己熬的枫桥土猪之猪板油、精肉要当天屠杀的枫桥土猪之腿精,然后在专用小铁锅里面爆炒出锅。一碗热腾腾的枫桥打面便诞生了,三鲜面里有虾有肉,汤少料多;腰花面、鞭笋面都能吃出独特的味道,枫桥打面不仅口感滑嫩,鲜味独特,是所有枫桥人依恋的味道。
2,相传元未,朱元璋攻占绍兴府之后,于某一日傍晚时分大军经过一山岭之后回望,见斜晖脉脉,金光万丈,太阳欲落未落,仿佛驻扎岭上、好像特地为大军照耀前进的道路,朱元璋一时大悦,遂脱口而出:此乃天助我灭元,太阳都为孤停留照路,封此处为,驻日岭!”于是这条斗折蛇行的岭就有了一个豪气冲天、传承至今的名字——驻日岭。
朱元璋途经驻日岭后,走约一个时辰左右,来到了枫桥镇上,忽然他们听到一阵“啪、啪、啪”的有节奏的敲打声,从一家小小的店铺里传出来,一行人好奇地敲门探询。
徐达因怕居民误会,特意报上姓名,说明来意。终于,排门被一扇扇地拿开,一张长方形的木桌子,一根被磨得溜光发亮的竹棍,以及一团和好的面呈现于眼前。
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致,让店家做几碗面来尝尝,如果好吃,加倍封赏。
那店家夫妇一听,忙战战兢兢地动起手来。丈夫开始继续用竹棍打面,妻子则从缸中掏出淹制好的雪菜,又拿出了上好的猪油、猪肉,开始爆炒。
两人都使出了绝活。香气顿时从内里小房间中飘出,丈夫也已经在“众目睽睽”之下把打好的面团切成条状,不一会儿,一碗面出炉。
徐达示意部下将面盛出少许让店家试吃,朱元璋摇手制止,并挑起面就吃起来。先头一声不吭,“埋头苦吃”,待吃到停下来,一碗面已经下肚,此刻才连呼好吃,有劲道!店家夫妇一碗一碗地将面端了上来,却不料朱元璋及其部将均是草民出身,胃口奇大,各人都吃下两三碗方罢。各个都赞不绝口,店主人夫妇这时才放下心来,手脚比划着向朱元璋等人介绍做面的要诀。
好不容易听懂了店主人的意思,朱元璋示意部将拿来银两,并连连夸赞主人做的面,真是百吃不厌、得胜之面,等天下太平,还要再来。
自此,枫桥打面的名气开始传开来,无论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均纷纷涌来,只为一尝那百吃不厌的味道,故枫桥打面又称德胜打面、太平打面。
以上就是枫桥乡间口口相传的朱元璋一日二封:先封“驻日岭”,后封“枫桥打面”。
3,新中国成立前,枫桥打面这个味道的手工面,却不是一般百姓品尝得起的,普通百姓只有在招待特殊客人或麦子成熟的时节,改善一下生活条件,做一回、吃一回“枫桥打面”。
“万田十三家,枫桥得七家”,枫桥在解放前盛产大地主,整个诸暨县超过万亩粮田的大地主只有十三户,而枫桥镇独占七户。
食不厌精的地主、保长和商会会长们等枫桥头面人物,早上会常常去吃枫桥打面当早餐,当时他们最喜欢去的要数镇上的枫桥面馆,花三五个铜板,吃一碗雪菜肉丝打面,看起来价格不高,但对于一年到头只能挣到100碗枫桥打面钱的长工而言,枫桥打面也是价值不菲了。解放后,这家历史悠久的枫桥打面店,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还轰动一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