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一节晚自习快下课时,一位母亲出现在教室门口,我以为她是主动参与班级晚值班管理的家长,请她到后面坐。她对我点头之后,目光和一个前排的女生对上了,原来是乐乐的妈妈,真像。
乐乐一脸愤怒地看着妈妈往后走,是怪她迟到了吧。我连忙向她使眼色:没关系的,别这样。
下课铃刚响,母女俩一个向前一个向后同时出发,相遇在人海。
“你来干嘛?”女儿气呼呼地问。
“没干嘛,就想……看看你。”妈妈像个犯了错的孩子好脾气地笑着。
“有什么好看的,星期天不是刚回过家?”乐乐更加不耐烦,转身和同学出去了。
乐乐是住校生,我问她妈妈,“没事这么晚还过来?你家住哪里呀?”她说了个地名,离学校大约十多公里。
“挺远的呀。”我说。
“骑电动车方便,四五十分钟,看到她就放心了,我等下回去。”
乐乐回来了,母亲说:“那我走了,你需要什么打电话给我。”
“什么都不需要,你快走吧!”女儿还是不耐烦,“星期天我回去,求求你以后别来学校了。”说完,回到座位头也不抬地写作业。
教室恢复了安静,没有人在意一个母亲的离开,除了我——另一个母亲。
乐乐妈离开时并没有生气或尴尬,脸上笑嘻嘻的,写着放心和安心。
很多母亲都这样吧,并不需要孩子的热烈拥抱、甜蜜话语,也不要ta多么优秀出色,她们要的只是:我的孩子好好的。
晚自习结束,我批评乐乐对妈妈态度不好,而且,整个过程都没叫一声妈妈。她说:“老师你不知道她多烦人哪,我都快十八岁了,还把我当小孩,成天唠叨。唉,不自由,毋宁死!”她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她的话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我妈也是,我妈也是……批斗会开始了,每个人说的内容大同小异——妈妈唠叨,管得太多,不相信自己,只关注学习,总夸别人家孩子……
一张张青春飞扬、苦大仇深的脸上,我看到三个字:没良心!
唉,都是这样过来的呀,义无反顾的年纪,怎么能理解母亲的殷殷深情?
生命很神奇,从一个细胞到一个婴儿,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再到羽翼渐丰的青年,每一步都有母亲追随的目光。可是,孩子走得那么快,只顾一路向前,看不到母亲目光里充满了爱、希望,以及——担忧。
母亲是知道的,孩子终有一天要远离自己,走进更广阔的世界。可是,那个世界除了风和日丽还有风雨雷电,她的孩子能适应吗?
忧心忡忡的母亲只能希望孩子强大一些,再强大一些,这样才能迎接一切挑战。
不知不觉,她把爱和希望转化为语言,一遍遍重复,喋喋不休,终于成了一个让孩子嫌弃的人。
这份嫌弃会持续很多年,一直到孩子又有了孩子才能理解母亲的唠叨是真爱。
爱你就像爱生命,是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话,经常被恋爱的男女拿来用;在我看来,它更适用于母爱。
不是吗?爱情挑剔对象、需要门当户对、势均力敌,就这样它还会变幻无常;可是,母爱却是没有附加条件、不求回报的本能。
母亲用生命爱着她的孩子。
曾经看过一部外国电影,关于青春期男孩逆反,和更年期母亲斗争的故事。其中有两句经典的母子对话——
男孩:妈妈,如果我今天死了,你怎么办?
母亲:如果你今天死了,我明天就死。
这两句话让多少女人感同身受、潸然泪下啊。是的,在创造生命的同时,母亲也把自己的生命和孩子绑在了一起。
电影的结局很温馨,经历种种挫折,母子终于互相理解了对方,最终达成和解。
现实远比电影残酷得多,几年前,身边就发生了对话中的情节。
母亲是邻校一个非常优秀的中年女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教学成绩突出,学生、家长、同事对她好评如潮;儿子阳光帅气,成绩不太好,升入高中后成了妈妈的学生。在一次家长会上,妈妈以大公无私的态度批评自己的孩子贪玩、学习不够努力。
谁都没有想到,男孩竟然当天下午自杀了,从20多层的高楼上一跃而下,当场身亡;第二天,女人就用一根电线同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每一位母亲都能理解她的选择,不论对错,是她导致了孩子的死,她怎么能原谅自己?又怎么能活得下去?母亲的生命和孩子在一起……
让人痛心的是,近年来,因为亲子矛盾导致的未成年人自杀事件在增多。如果这些孩子能事先想想母亲的悲伤,想到在杀死自己的同时也杀了母亲,是不是可以终止悲剧的发生?
前两天,一个高三学生来找我,说自己得了躁郁症。跟他聊了一会,发现他心理压力太大,怕考不好辜负父母的期望。
说了一通人尽皆知的道理之后,我拿起桌上一张过期彩票告诉他,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就像买彩票,都希望中大奖,但是也同时做好了不中奖的准备。
他笑了。
是的,孩子,母亲也有梦想,但是,你一定要记住,那个一边唠叨一边给你装饭盛汤的女人,爱你就像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