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正式写东西了,进去研究生生活,一直挺忙的,今天有时间写点东西。我在想为什么想坚持写些东西,或许不是坚持,就在那一刻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有一种表达欲。
前段时间,《一本好书》推荐了一本书《红岩》。《一本好书》顾名思义是推荐书的,但是节目的形式与以往不同,他们主要是以话剧的形式把书中的主要情节表演出来,同时在演出的过程中穿插有嘉宾的点评。节目中的嘉宾说这本书以前听火的,老实说,我以前没听说过《红岩》这本书,我只是知道书中的一些故事。于是,我就问了周围的人,他们不一定看过,但都听说过。好吧,我孤陋寡闻了。当时在电脑上看完这一期节目,还是挺震撼的,为什么会震撼呢,或许是因为看了节目会让人思考。
前几天,在党员群里通知12月5号也就是今天有一个机会去国家话剧院去看《红岩》,当时看到这个消息,那一刻特别兴奋,但是转眼又想那一天我不一定有时间,也就过去了,但是心中一直想着这个事,因为我特别想去现场感受一下那样的情景。生活还是美好的,要不然就没有后文了。接着就来到了今天12月5号,恰好今天画完了老师给的图,恰好今天下午因为参加一个活动有机会能够拿到一张门票,一切刚刚好。
晚上来到国家话剧院,在看话剧的过程中,时不时脑海中会出现《一本好书》节目中的场景。因为我也没有看过这本书,接下来的看法全部来自于观看两个不同话剧的思考。
如果非要给两个表演评个高低分,我觉得《一本好书》里的表演更吸引我,或者说他们的表现方式更吸引我。在国家话剧院的表演中我也看到了信仰、背叛、残忍等等,但是他们的表演方式太直白。而在《一本好书》的节目中,不仅可以看到这些,还能够看到人性。什么是人性? 我觉得大概是当你面临两难的选择,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无对错之分。
在《一本好书》的节目里我看到了两难的抉择。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两个场景,一个关于叛变,一个关于信仰。
一个关于叛变。老甫是地下党联络员,因为自己工作的失误,自己的身份暴露了。在国民党特务抓他之前,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现在是1948年,眼看着胜利的曙光就要来临,我能不想想我的后路吗,革命胜利之后我将何去何从?我也有老婆孩子得为他们考虑呀,所以我要把书店办大,革命胜利之后蓬勃发展。因为不断的扩建,需要新的人手,所以就引狼入室,发现了他们书店背后是地下党联络根据地。老甫被捕之后,经受不住严刑拷打或者在利益的引诱下叛变了。我不想评判他被捕之后的做法,但是就单纯从被捕前他的想法出发,有错吗?或许你会说他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利益,但这就是现实中会有的、自然的、人的想法。
一个关于信仰。因为老甫的叛变,可想而知很多地下党联络员都被捕了,其中之一是老陈。老陈是地下党中的领导,当然知道的情报更多,当然,特务对他也就更感兴趣,皮肉之苦是不可避免的,但皮肉之苦之后,是更难的选择。第一个是名义上的,地下工作者有一个规定是在暴露身份之后即自动与党组织脱离关系。我已经不是党组织中的一员,为什么还要有那么多坚守,当然我或许会这么想过,但*我*也代表现实中的你。第二个是更难的抉择,特务给老陈提出一个要求: 只要他在一份文件上签下字,不仅自己可以保住性命,而且同时在狱中的其他同志也将获救,因为出狱之后他们没有了身份,特务可以把他们送到安全的地方。如果你是老陈,你将做出怎么样的抉择?如果你选择不签,那么请问你凭什么可以决定别人的生死。当然,最后的事实是他们全部都在狱中被枪决,是什么力量让他或者他们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或许来自于信仰的力量。
我觉得只有在对比两难困境中的选择,才能更好的凸显出与众不同的他们。
我记得以前和朋友探讨过,邱少云真的在被火烧时会纹丝不动吗?或者遭受像江姐那样的痛苦会招供吗?当然,多数人现在想来会觉得这怎么会是事实,不可能。或许,是你缺乏信仰而已,他们的精神世界你想象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