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寒流南下,气温降低,大部分地区都开启“速冻”模式。冷,应该是最直接的感受。每每站在风口里,我总会被冻得瑟瑟发抖,禁不住发出“这天儿真冷”的感慨。
冷,应该怎样表达呢?
直接抒情式:这天真冷啊!!!
间接描写式:冬天带来的寒气遍布每个角落。西北风刮来,让人感觉寒风刺骨。光秃秃的树木可怜巴巴地耸立在道路两旁,曾经生机勃勃的小草也终于支持不住,都枯萎发黄进入了梦乡。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又是怎样描写天冷的呢?岑参写到“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北风席卷着大地,把白草都吹折了。胡地的天气冷,才八月就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这天有多冷呢?狐裘穿着不暖和,厚厚的锦被也嫌单薄。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也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寥寥数笔,岑参让我们领略了朔北的冷。
苏童这样写道:西北风接连三天在窗外呼啸不止,冬天中最寒冷的部分就来临了。母亲把一家六日人的棉衣从樟木箱里取出来,六个人的棉衣、棉鞋、帽子、围巾,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我们必须穿上散发着樟木味道的冬衣,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必须走到大街上去迎接冬天的到来。通过散发着樟木味道的冬衣,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冬天的那种冷。
朔北的冬天固然冷,那南方的冬天又是什么样的呢?“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生火。晚上脱了棉衣,钻进冰凉的被窝里;早起,穿上冰凉的棉袄棉裤,真冷。”汪曾祺这样描述南方的冬天。
在中国,最冷的要属东北了。萧红在其《呼兰河传》中一开始就描写了呼兰河的冷,“严寒把大地冻裂了”。年老的人胡子上全是冰溜;车夫的手背上有无数的裂口;买豆腐的盛豆腐的方木盘贴在地上拿不起来了;卖馒头的老头被冰雪封满了脚底,跌倒在地上;水缸被冻裂了;井被冻住了;睡了一夜,早晨起来,门竟然推不开了。怎一个冷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