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只alphago震惊了世界,今年它竟然被它的升级版学习三天后就吊打。这当中究竟区别在哪里?
曾经的银行业,被誉为“铁饭碗”,现在,很多银行员工不仅晋升无望,就连饭碗都快要保不住了,问题在哪里?
不仅是员工,连资产过亿的大公司的老总都要坐不住了,他们想发展,却不知从何开始,希望在哪里?
其实,以上的例子有着共同的问题--思维方式。吴军老师叫它“计算机思维”,不是因为这个思维是计算机的,而是它伴随着计算机出现。我们可以从“大”和“小”这个方面来理解思维方式的不同,并促进我们对于量级这个概念的认知。
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决定了我们对于大数字是无感的。今天很多人在数1,000,000,000这个数字的时候,还是从后往前“个十百千万”一个一个的数。
这里有一个小趣闻,当年科学家们让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计算长程火炮炮弹的轨迹,炮弹还没有落地,计算机就计算出了轨迹,在场的蒙巴顿元帅目瞪口呆,说,真快啊,简直是电的脑!“电脑”一词就是这样来的。
而计算机生来就是应对海量数据的,因此计算机的思维和人类的思维是截然不同的。我们觉得围棋的变化是数不清的,可是,依照计算机的方法,每个交叉点上只可能有三种可能,没有棋、黑子或白子,棋盘交叉点数目总共是361个,那么这个计算量最大的情况下就是3的361次方,对于计算机来说,计算量再大,也是可以计算的。
当然,人类的思维要受到自身发展的速度。从只能数到三到现在可以到亿级别,我们用了一万年。而计算机每十八个月就可以翻一番,这个速度相当于每十年翻十倍,自然让人类望尘莫及。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在即将进入智能时代的今天,很多人并没有跟上,这就是他们很难在行业中突破天花板的根本原因,而解决办法也应该从根本的思维方式开始改变。
生活在小数字世界里的人,天然缺乏处理大数字世界里问题的思维方式,而这,将限制思维在天花板之下。这里,我们不妨先看一个例子。有些人是会有一百双以上的鞋子,有些人不超过十双,那么这两类人在对鞋子进行管理时会有什么不同呢?不超过十双鞋子的人 ,多是把鞋子随意摆放,想穿哪双就穿哪双。而超过一百双鞋子的人则必须要对鞋子分类管理,否则每天选鞋子的时间就会耽误很多正事。那么,鞋子再多点,过万双的呢?这些人则必须要对鞋子进行索引,就好比图书馆的书,仅仅对书进行分类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必须要对书建立索引,找书的时候,需要找到,哪个库哪个类哪一排哪个号,才能够找到对应的书籍。
生活在不同世界里的人,习惯性的做事方法不同。而从小数量总结出来的方法通常无法应用到更高量级的问题上。如果遇到大问题,偏偏我们通常还是会将生活中小例子的思路用上,而结果,你懂得。在计算机这个飞速发展的领域中,这个问题尤其明显。目前,几乎任何常见的问题都有优化的方法,如果你是计算机领域的从业人员,要擅长使用专业人士给出的,验证过很多次的答案,而不是自己凭着自己的经验去拍脑袋相出一个做法。不克服先天认识上的局限性,就无法领会IT这个行业的精髓,从而无法突破自己的天花板。而作为非IT行业的人员,同样应该对IT敏感,对变化敏感,对大小敏感,因为IT行业对任何行业的冲击和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曾经的计算机领域的龙头之一的雅虎公司,兴起是源自于对互联网内容分类并推出门户网站。互联网早期的内容并不算多,分门别类尚有可能,不过几年,互联网内容呈指数增长,内容已经无法简单分类,雅虎等门户网站很快就衰落了,取而代之的是谷歌这样的搜索公司,正是两种时代,两种思维的对决。今天的新闻门户网站每况愈下的现状和今日头条的兴起,本质上也是两种思维方式的对决。
可以讲,对数量大小的认知决定了商业模式,也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在智能时代,我们需要学习的并不是编程,而是思维方式的重新认识。不知你是否同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