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了《苏东坡传》,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他是直言不讳的功臣坡公,是文采斐然的进士苏轼,是饮酒作乐的诗人子瞻,是勤政为民的父母官苏公,是乐善好施的美食家苏东坡,是被贬后乐观豁达的翰林学士苏仙。
北宋是个动荡不安的朝代,随着君主的更迭,党派之争此起彼伏。苏轼短暂的六十六载人生多次经历风风雨雨,然而他面对生活的态度,值得世人学习。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升迁是因为吟诗作赋,被贬也是出于此因。第一次被贬是在他四十多岁为官十多年后,乌台诗案,由于当权派想绊倒苏轼,拿他的文章屡作文章,终被弹劾。被贬黄州后他带着家人,带着忧伤,踏上了流浪之旅。经过一些时间的调整,他重整旗鼓,学起了陶渊明,带着家人在黄州某东坡垦荒种地,东坡肉也是在那时研究出来的,同时也作诗交友,生活好不惬意,“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词《定风波》也是出自当时。几年后,时来运转,才华横溢的他终不该被埋没,又被劝归朝庭。
他心系国家生计,为了报效祖国,又回归于水生火热之中。然而好景不长,权位越高,越受人觊觎,几年后,变法派又开始抓他的小辫子。不久,他又深陷泥潭,当权张惇公仇私仇一起算到他头上,五十多岁又踏上了颠沛流离的被贬之路。他一路向南,连续收到六七次被贬令,居无定所,差点饿死街头。当时的岭南惠州,据说是全国条件最恶劣的地方,然而第二次上路,苏公应付起来似乎得心应手了许多。不仅没有客死他乡,自顾不暇的他还一路救百姓于水生火热之中。修水利,治水患,建药房,抗瘟疫,建学校…自助者天助,他始终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老天爷也从未放弃他。他是百姓心中的好帮手,世人也始终拥护他。
苏公交友广泛,尽管屡屡被贬,始终有人陪他饮酒作诗,共谈人生,哪怕冒着被撤职的风险,有人也愿意靠近他,亲近他,我想,这就是人格魅力吧。苏公他有才,有趣,有情,有义,这样的人,谁不爱呢?
苏公北宋众星捧月般的存在,百年一遇,他的一切称号均为实至名归。
佳句摘抄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离别这种事,不管经历多少次都难以习惯。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岂意残年踏朝市,有如疲马畏陵坡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
一从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沧海何尝断地脉,朱涯从此破天荒
暴雨过云聊一快,未妨明月却当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