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小记
成书:南朝刘宋时代,宋文帝元嘉年间(438,439)
内容:东汉末年-东晋上层社会名士言行(184-420)
编者:刘义庆(403-444),刘宋宗室
体裁:编撰志人小说
题解:“世说”——世间众说,关于人世生活的各种道理的解说。通过故事达到说理的目的。精神内核是玄学清谈,更多表现人性的丰富形态而非一味道德教化。
古代小说的概念
长度短小、性质并非庄重严肃的作品。所以在古汉语里没有长篇小说的概念,因为“小说”就是用来形容篇幅短小的作品。小说不表示有意识虚构,但带有传闻性,真实性不能保证,但是不能说一定是不真实的。不严格要求真实可信。小说和史之间有模糊的交错地带,所谓传说更贴切
《世说新语》的特点
《世说》的故事无从辨真伪,但是这些故事能反映处特定的历史氛围。《世说》结合子书(小说)和史书的传统。既非史书,又和普通意义上的小说不同。而以人物故事为中心,用富于艺术性的语言反映一个特殊历史阶段中特定社会阶层的精神风貌。世说》引用的很多材料是来自史书部的,《晋书》所用材料有部分与《世说》同源。如果将其当作史料来看,需要有其他材料支撑。
鲁迅认为《语林》、《郭子》和《世说新语》“志人小说”的流行,与普通士人需要模仿高级士族的谈吐举止有很大关系。《聊斋》即“志怪小说”。
东汉后期,儒家学说的独尊性权威地位减弱,蒙蔽和愚化功能对士人思想消失殆尽。出现了对儒家经典新的阐释,同时老庄学说不断兴盛,佛教思想流布日广。魏晋成为自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思想解放、异说并存的时代。《世说》记录的人物言行也生动地反映出这一时代的重要特色。
《世说》中也记录了当时玄学的风尚。玄学,即是一种会通儒道、融合佛学的学说,流行于士族社会,儒释道。关注宇宙本体,追究物象背后的原理,并且经常对人类自身的思维规则和语言表达提出质疑。玄学喜欢从抽象原理的层面和逻辑分析的方法讨论现实问题。所以自古也会有人斥责玄学不切实际,“清谈误国”。
魏晋的人性觉醒
传统文化强调个人服从群体,社会伦理对个人意志和欲望的抑制。东汉中后期,社会动乱,皇权降低,国家意识淡薄,士族社会身份提高,为士族文人的个人自觉提供了条件。魏晋士大夫的觉醒,从内,强调以个人的感受和认知为真理的标准,以一己之心定是非;从外,处处要显示一记的独特所在,纵使不能优越于他人,也要自具一格。
魏晋时代可以说是充分诞生的时代,是脱离了父亲形象(皇权)的时代,成为个体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