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适度距离

1.关心则乱

大概每个做父母的人都有这样的焦虑,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为孩子不吃饭、不学习而焦虑,当孩子长大后,为孩子工作不稳定、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而焦虑,当孩子有了孩子,又开始陷入新的焦虑循环。

而作为子女,当你逐渐长大,你的父母仍然对你管东管西,小到吃什么穿什么,大到工作、婚姻,你可能每天活在烦躁与内疚之中。因为你觉的你长大了,可以自己做决定,所以认为父母的干涉让人烦躁,当你表现出了烦躁,伤害到了父母,你又会觉得父母是好心所以内疚。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我们应从“这是谁的课题”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如果你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就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如果你背负着别人的课题,就会让自己的人生沉重而痛苦。

当你把课题的归属者分清楚以后,烦恼也就少了很多。因为只有自己的课题才是自己可以控制和改变的,别人的课题我们是无法掌控的,既然无法掌控,那我们还有什么可焦虑的呢?

2.分离而不放任

可能有人会反驳,这样把你和我分得这么清楚,不是只有理智没有情感了吗?对于家人,如果也这样进行课题分离,这不是有悖人伦吗?比如说孩子不肯好好吃饭,后果是Ta自己承担,但是作为父母难道没有责任去教育他吗?

阿德勒心理学并不是推崇放任主义。放任是一种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的态度。而阿德勒心理学的主张不是如此,而是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

其实做课题分离是为了找到自己可以掌控的部分以及不可掌控的部分,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入口。

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孩子吃饭或不吃饭是Ta的课题,孩子吃得多或少是Ta的课题,我们无法控制,无法强迫Ta吃。很多家长,也包括曾经的我,都喜欢使用赏罚式教育,比如在吃饭的问题上,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饭就不给电视看,如果好好吃饭就给零食吃,这实际是用惩罚和诱惑企图控制孩子,承担了孩子的课题。可能短时间内有效果,但久而久之只会让孩子更讨厌吃饭这件事,觉得吃饭不是Ta的事。那么我们的课题是什么呢?是为孩子准备健康美味的食物,在家里制定吃饭的规则,比如只有在吃饭时间提供食物等,这是我们可以掌控的部分。

3.帮助而不干涉

有时干涉比帮助更容易,并且我们习惯把干涉当做是帮助。

比如幼小的孩子还不太会自己吃饭,边吃边玩,而且会弄得到处都是,可能直接喂Ta吃饭更省事。这就成了干涉,为了图自己省事而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那么在这件事中,父母的课题是什么呢?我认为仅仅是把孩子弄得一片狼籍收拾干净,你甚至不需要告诉Ta怎么不把吃的洒在外面,因为如果Ta想吃,Ta可以在不断的练习中学会。

如果你总是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孩子根本不会完全听你的,Ta会因为你的干涉逐渐疏远你,甚至需要帮助的时候都不会告诉你。

真正的帮助是,在你需要时,我会给你你想要的帮助。真正合适的距离是,伸手可即,但不跨入对方的领域。


参考书籍:《被讨厌的勇气》岸见一郎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7-9-3  圈妈读书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八卦 这两天朋友圈被“坠楼产妇”和“牛蛙之殇”两则消息刷屏无数,不同的事件,却让人感到相似的相似的悲哀和无奈~~现...
    生活教练Helen阅读 3,715评论 0 7
  • 动机在杭州推荐里的总结: 阿德勒想要帮我们挣脱的第一个束缚来自过去。重要的不是过去,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
    楚丹丹阅读 13,340评论 0 4
  • 诗自吟,酒自酌 任时光流逝 花开花落终有时 寄居,看客 谈前世,论来生 踏光阴漫步 琳琅满目芳华在 感恩,福乐
    尔海阅读 1,066评论 0 0
  • 岁月的年轮,好快. 本以为青春会很久, 而忆起少年时的天真 无暇顾及 却又联想童年时的可爱 今照镜 额头多了三道纹...
    一清和衣阅读 1,033评论 0 0
  • 我有一个天赋,就是习惯于把几年来的经历混杂在一块,重新定义自己,重新定义意义,后来我才知道,这叫做回顾天赋。一个...
    Chosing_春幸阅读 2,39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