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条件有限,无书可读,抄书,借书是常有的事。现代的书籍,种类繁多,五花八门,用“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这样的词来形容一个图书馆,书店里的图书都不为过。但是,读书的人却非常少。究其原因,就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物欲重,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阅读。
温香读书,如此高雅的事,已经被现代人遗忘的太久,太久了。
一个朋友给我分享了一段视频,他们的办公楼区有好多书。并且设置了婴儿托管区,游戏区,还有蚊帐,座椅等,环境优雅,安静,为职工们提供了诸多方便,但是前来读书的人却寥寥无几。他这个管理员,一天也难统计到一名书生。“书香”,变成了“钱多多”,昔日的精神生活成了烧烤串串,名牌包包加大街闲聊。
我所在的一个社区也是如此。我去了好多次,图书室的大门是虚掩的,里面的图书是寂寞的,一个读书的人也没有。不知道那些舞文弄墨的人,看到这样的结果作何感想。也许我看到的只是表面,是个别现象,我个人有点情绪化了,乐观主义者可以用舌剑来和我一战。
我分析了一下,现在读书的是四大类人,一类是学生。一类是文学爱好者。一类是专家,学者。一类是小资女人。前三种人目的相同,每天在疯狂地补充知识,不断地寻找着精神的家园,试图在那里诗意的栖息。后一类人带着点悠闲,懒散,在出入高档会所时,优雅地吐出那么几句,有点鹤立鸡群,让人灌木丛中看桦树的感觉。
在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里,读书的意义何在?这是我深思的问题。
我以为读书可以让人知道自己需要啥,能干成啥,怎样最大化的转化自己的能量,闪耀自己,同时,又能规避错误,人生少走弯路。古人把啥啥药性,说得“益智,明目,聪慧”之类,也可以用到读书的用途上来。“书犹药也”这句话是对的。好的书,让人越看,越对现实的种种现象,观察得越仔细,理解得越深刻。坏的书,可以让人不知不觉中沉迷,三观尽毁,走上寸草不生的路。
所以,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一般情况下是走不到一起的。就像有人生硬地要把鲁迅和鲁智深考证的有血缘关系一样。
我曾经拥有好多文学类的书。也曾经每月在当当网上购进一批书回来。读书的兴趣还在,却没有年轻时那种废寝忘食般的狂热了。这和我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把世事看淡,看轻,这是我的活法。闲时翻看几页,到另一个世界里遨游一翻,就像孙悟空的筋斗云,再翻回来,心里一下子舒畅多了。是书,让我远离尘嚣,忘记了疼痛,伤痕等。也是书,带给了我初恋般的记忆,让我肋生双翼,在星空上高傲地飞翔,让我看清了人性险恶和伪善的同时,也拥有了向日葵般的暖意和灵光。
书,使一个人拥有了传说中的软猬甲,世俗将刀枪不入。
在万丈红尘里,能拥有一方清净之地,是多么的不容易。我羡慕那些出门一张卡,天下任我游的洒脱的人。但是,他们粗俗的谈吐,对名利的追逐,让我又有了厌恶之感。那些豪掷千金买一笑的人,那些事事斤斤计较,恶言相向,不懂感恩的人,我只能选择远离他们,像一只鸵鸟,躲在自己的沙漠里。这不是清高,是一种自我保护。是屈原一样的独行,清醒。我们将“蓬门一笑”,或者“一苇渡江”,但是,我们的身影不会和世俗融为一体。
这类群体,我称之为“麦田守护者。”并且用一首小诗赞美之:“闲时山水钓,耕作网络中。不问归时路,只调花色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