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经》第58章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哲学命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旨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灾难和幸福是相依相随的,谁也不能脱离对方而独立存在。任何幸福的背后都潜伏着灾祸,但是灾祸并不是永远存在的,灾祸的反面就是幸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十分恰当地诠释了这一命题。
它讲的是一个老者失马复得,人们纷纷前来道贺,但是他并不认为这是好事。
后来他的儿子从马背上摔下来,人们纷纷前来安慰,但是他也不认为这是坏事。所以并不感到悲伤。
几天之后,官府前来征兵,他的儿子因摔伤而没有被征走,避开了上战场送命的灾难。
由此可见,福和祸没有绝对的界限,为祸福而快乐或悲伤都是不明智的。所以,对于灾难和幸福,我们要学会坦然地面对,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才是人生的大境界。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人们往往关心的是得失。一个道理:失兮,得之所倚;得兮,失之所伏。
得失如此,成功与失败等亦如此,世间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且是相辅相成的。
所以得到,未必是福;失去,也未必是祸。
我们常常,因得到而满足,因失去而遗憾。
因成功而得意,因失败而消极。
其实,人这辈子就是个过程,得意什么,气愤什么。
人,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宿命,各有各的价值。
有时候得到,是因为意外,有时候失去,是为了消灾。
一些得到,不一定会长久;一些失去,未必不会再拥有。
祸福无门,世事难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人争不过天,也算不出命,命里有的始终存在,命里没的抢不过来。
看淡人生,活得自在,看开自己,过得心安。
不要在乎得到和失去,不要计较拥有和错过,一切自有因果,乐观接受安排。
做人,不随意苛求别人,也不要盲目要求自己,更不要嫉妒他人。
保持善良的心,做个正直的人,宽容待人,严格律己。
即使失去了什么,也会以另一种方式被弥补回来。
人生笑着过,不拿自己和别人比。
你有你的幸福,我有我的快乐,你有你的拥有,我有我的得到。不管是谁,都有失去。
人生每一步走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每个人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也会失去一些自己不想失去的。
得到未必是享受,得到需要的,是福;贪求过多的,是累。
人生的种种,无论得失悲喜,坦然面对。
看开了,失去就是历练;想通了,得到只是偶然。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接受安排,放平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