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四 辅食不加调味品,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
【提要】
辅食应保持原味,不加盐、糖以及刺激性调味品,保持淡口味。淡口味食物有利于提高婴幼儿对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减少偏食挑食的风险。淡口味食物也可减少婴幼儿盐和糖的摄入量,降低儿童期及成人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强调婴幼儿辅食不额外添加盐、糖及刺激性调味品,也是为了提醒父母在准备家庭食物时也应保持淡口味,既为适应婴幼儿的需要,也为保护全家人的健康。
【关键推荐】
◆婴幼儿辅食应单独制作。
◆保持食物原味,不需要额外加糖、盐及各种调味品。
◆1岁以后逐渐尝试淡口味的家庭膳食。
【实践应用】
1.不用盐能满足婴幼儿钠和碘的需求吗
母乳钠含量可以满足6月龄内婴儿的需要,配方奶的钠含量高于母乳。7-12月龄婴儿可以从天然食物中,主要是动物性食物中获得钠,如1个鸡蛋含钠71mg,100g新鲜瘦猪肉含钠65mg,100g新鲜海虾含钠19mg加上从母乳中获得的钠,可以达到7-12月龄婴儿钠的适宜摄入量(A1)350mgd。13-24月龄幼儿开始少量尝试家庭食物,钠的摄入量将明显增加。
食盐强化碘是应对碘缺乏的重要措施。强调减少盐的摄入可能会同时减少碘的摄入,有引起碘缺乏的潜在风险。
0-6月龄婴儿碘的适宜摄入量(A)为85μgd,7-12月龄婴儿115g/d。1-3岁幼儿的碘推荐摄入量(RN)为90μgld。当母亲碘摄入充足时,母乳碘含量可达到100-150μg/L,能满足0-12月龄婴儿的需要。7-12月龄婴儿可以从辅食中获得部分碘,而13-24月龄幼儿开始尝试成人食物,也会摄入少量的含碘盐,从而获得足够的碘。
2.适合的辅食烹饪方法有哪些
辅食烹饪最重要的是要将食物煮熟、煮透,同时尽量保持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和原有口味,并使食物质地能适合婴幼儿的进食能力。辅食烹饪方法宜多采用蒸、煮,不用煎、炸。
婴幼儿的味觉、嗅觉还在形成过程中,父母及喂养者不应以自己的口味来评判。在制作辅食时可以通过不同食物的搭配来增进口味,如番茄蒸肉末、土豆牛奶泥等,其中天然的奶味和酸甜味是婴幼儿最熟悉和喜爱的口味。
3.哪些食物适合13-24月龄幼儿
添加辅食的最终目的是逐渐转变为成人的饮食模式,因此鼓励13-24月龄幼儿尝试家庭食物,并在满24月龄后与家人一起进食。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食物都适合13-24月龄的幼儿,如经过腌、熏、卤制,重油甜腻,以及辛辣刺激的高盐、高糖、刺激性的重口味食物均不适合。适合13-24月龄幼儿的家庭食物应该是少盐、少糖、少刺激的淡口味食物,并且最好是家庭自制的食物。
4.怎样避免高糖、高盐的加工食品
经过加工后的食品,其中的钠含量大大提高,并大多额外添加糖。如新鲜番茄几乎不含钠,100ml市售无添加番茄汁含钠20mg,而10g番茄沙司含钠量高达115mg,并已加入玉米糖浆、白砂糖等。100g新鲜猪肉含钠70mg,而市售100g香肠中含钠量超过2500mg。即使是婴儿肉松、肉酥等加工肉制品,100g含钠量仍高达1100mg。
学会查看阅读食品标签,可识别高糖、高盐的加工食品。按照我国的食品标签法,食品标签上需要标示每100g食物中的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含量,并标示其占全天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NRV%)。如钠的NRV%比较高,特别是远高于能量NRV%时,说明这种食物的钠含量较高,最好少吃或避免食用。从食品标签上的配料表上则可查到额外添加的糖。要注意的是,额外添加的糖除了标示为蔗糖(白砂糖)外,还有其他各种名称,如麦芽糖、果葡糖浆、浓缩果汁、葡萄糖、蜂蜜等。
【科学依据】
研究表明,过量摄入钠与成人高血压、心脏病等密切相关。当成人钠的摄入量下降到每天2000mg以下时,降低血压的效应更明显。因而日前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钠的摄入量应不超过2000mg(相当于5g食盐),7-24月龄婴幼儿的钠摄入应不超过350-700mg/d,相当于0.9-1.8g盐。
7-24月龄婴幼儿的肾脏、肝脏等各种器官还未发育成熟,过量摄入钠可能会增加肾脏负担。有研究观察到,出生早期配方奶喂养婴儿的肾脏稍大于母乳喂养婴儿,推测与配方奶婴儿钠摄入多,肾负荷过高有关。国外研究提示,1岁以上幼儿钠的来源主要是购买的商品化食品,如加工的肉制品、方便食品等。
食物中额外添加的糖,除了增加能量外,不含任何营养素,被称为“空白能量”。这些糖的过量摄入不仅增加婴幼儿龋齿的风险,也增加婴幼儿额外的能量摄入,增加儿童期、成年期肥胖的风险,并相应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