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甚至胎教都在讲故事,往往都会买大量的图书、绘本给孩子,希望孩子能出类拔萃,但很多家长在读书的时候会遇到这种问题,那就是,明明是一本“有趣”的书,孩子却十分抗拒。
要不然就是随便翻几页,或者把书当玩具,有的孩子甚至撕书成瘾。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想一下,或许是我们引导孩子读书的方式出了问题。
没准换个方式,孩子也许就爱上了读书。
01
如何让孩子爱上读书
首先我们需要帮孩子营造良好的看书氛围。当父母都在看书,孩子自然也会拿起书本,如果父母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却要孩子好好学习多读书,除了要参加高考的学生,相信没有几个孩子能忍住不看电视或手机的。
其次,最好是多陪孩子一起看书。父母多陪孩子看书,是孩子喜欢书的关键。有的孩子比较小,很多字还完全不认识,或者有些图片不能完全理解它的意思,这时候需要父母在旁边耐心的给他讲解,甚至举一反三的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孩子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同时也享受了快乐的亲子时光。
第三,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阅读。阅读不仅仅是讲绘本上的故事,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随处可见的文字和印刷品,父母都可以念给孩子听。比如超市中宣传的海报,公交车上的站牌等。实际生活中的文字要比书本上的内容更加让孩子容易理解。
第四,家长富有感情的讲故事。给孩子讲故事不能机械性的完成任务,在讲故事的时候尽量加上感情色彩,比如不同小动物的说话语气和声调,故事情节的抑扬顿挫等,让孩子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脑中想象着故事场景,甚至想到故事的发展情节和结尾,这样不仅让孩子享受听故事的乐趣,同时也会增加图画书对孩子的吸引力。
在这里,想提醒各位家长,即使是同一本绘本,在不同年龄段,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讲。
比如孩子很小的时候,可以抱着他轻声细语的讲,或者能让他接触到实物触摸着讲;
等到孩子大一些,对一些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互动着讲故事,比如角色扮演,这样在讲故事的同时还能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
02
什么时段亲子共读最好?
其实答案很简单,没有什么固定的时间要求,只要选择一个安静放松的时间段就可以了。
很多父母觉得,晚上睡觉前是给孩子讲故事的最佳时间,常常被这种约定成俗的习惯束缚。可现实是很多家长恰恰在那个时间段已经疲惫不堪或还在加班,这个时候给孩子讲故事往往是咬着牙强忍住不打哈欠,讲着讲着自己先睡着了。
我们完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家的时间段,比如在早晨上学上幼儿园的路上或者晚餐后等,选择一个父母和孩子都比较放松的时候。因为给孩子讲故事除了哄他睡觉之外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让他从听到的故事中获得知识和快乐。
当孩子读完一个绘本,父母不妨给孩子一个夸赞的大拇指,哪怕是一个鼓励认可的眼神,也会增加孩子的信心,让孩子更有成就感,正面反馈可以大大激发、巩固幼小心灵的阅读热情。
03
预防看书引起的近视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培养孩子爱读书的同时,也要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
阅读姿势很重要
有的孩子喜欢躺在床上看书,或者歪着头看书,这样不仅会增加眼睛的负担,还会造成孩子斜视。同时要告诉孩子,坐车或走路的时候也不要看书。
室内亮度也很重要
光线太强容易使眼睛受到刺激,光线太弱会增加眼睛的负担,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较好的看书条件。不要因为省电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另外,也要注意看书时长
看书时间过长会引起眼肌疲劳,眼睛会发酸发胀,长期这样会影响孩子的视力问题。当孩子读书时间超过40分钟,应该提醒孩子适当的休息,缓解眼睛的疲劳。
当孩子看书一段时间后,需要休息或者到户外活动,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的保护孩子的视力。
童年时光,父母讲故事是每个家庭的固定节目,故事时间也会成为童年回忆的重要内容。
2岁前,孩子更喜欢艳丽的颜色、可爱的插图,他们会陶醉于父母讲述故事的声音,以及坐躺在妈妈怀里的那种温暖感觉。
2岁后,孩子开始关注故事的本身,他们留心故事的主要脉络,并能记住故事里的每个角色,他们甚至能够提炼出某个场景发生的主要情节,这时,孩子已经在通过故事认识整个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