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的秋天,旬阳制漆厂的院子里,我的母亲在这里出生。
那是外公外婆工作的地方,厂里的工人和家属都住在这个大院子里。外公外婆的家庭不算富裕,但收入还算稳定,母亲的童年是不愁吃穿的。作为独生女的母亲,不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至少应该有一个父母悉心陪伴的童年,可外公外婆忙于工作,就把母亲交给保姆带,独自吃饭睡觉也是常有的事,听外婆讲,母亲小时候很乖巧,颇得大家的喜爱。
上小学时,母亲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在小孩子们面前扮老师了。在外婆的厨房里,母亲用门板代替黑板,用粉笔在上面写上数字、字母,画花草动物,把自己上学学到的都毫无保留地教给院里比她小的“学生”们。
“当老师是我从小就有的梦想,长大以后,我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说起这话的时候,母亲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2000年,母亲如愿考上安康师范专科学校。在那里,她品尝到了独自生活的不易,同时,学业上的压力和初离家对亲人的思念也让她备受煎熬。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制漆厂倒闭了!外公外婆双双下岗,家里断了经济来源。母亲说那一段时间,她突然间长大了,经济上能省就省,学业上也更加勤奋了,她的英语单科成绩,常常在年级中都出类拔萃。她说,那个时候就想早点毕业,多为家里分担一点,“工厂倒闭了,地球照样还得转。爸妈没了工作,我就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三年后,母亲毕业,在偏远的石门初中,做了一名英语老师。初到新环境,看到陌生的人,陌生的工作,陌生的“家”,母亲的内心既高兴又忐忑。自己到底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学生、家长和学校会给予自己肯定吗?事实给了母亲回答。在学校里,学生听她的话,大部分家长都配合她的工作,母亲与同事的关系也处理的很好。他们说,她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母亲在石门镇工作了近十年,在这期间,她遇到了父亲,又有了我。因为我的出生和工作,她不得不把我放在外婆家,然后工作家庭两头跑。石门地处偏远山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雨天时根本没有车愿意上去,母亲就只能走路。有时坐拖拉机、大货车,中午一点多下班,晚上天黑尽了才能到,只是为了看我。
2012年,母亲和父亲相继调回旬阳。为了更方便照顾我,母亲成了一名幼儿园老师。因为教授对象不同,工作的性质和内容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各种各样的技能测试也一个个地砸在母亲身上,让本就不擅长美术的她对此头痛不已。为了教好学生画画,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在初到幼儿园的那段时间里,她每天都会坚持练习画画到很晚,从不停歇。之后,工作彻底稳定下来,母亲把大部分的重心都放在了我身上,我就是她生活中的小太阳。
我常问母亲,当初放弃英语,选择做幼儿园老师,难道不会后悔吗?母亲嘴角挂着浅浅的微笑,“要坚持自己的选择,不忘初心,方能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