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发生了一件极其惨烈的亲子事件——小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一直没有专注认真,在我数次提醒后竟然摸鱼半小时,一直在看小说。当时发现这种情况,所有不开心的过往都涌现出来了,特别是头一天晚上偷看电子书到凌晨被我发现一事,瞬间被放大化了。当时,我的身体崩的很紧,内在的情绪已经无法压制,抡起手臂,狠狠给了他一耳光,见他满脸无所谓,接着又是第二巴掌、第三巴掌……足足打了八次,我的右手已经疼来不行,小付中途低吼了一句:“不要再打我!”我倚仗着他对我的爱,丝毫没有手软,还回怼了一句:“你能咋子呢?”看到目光渐渐变得凶狠的小付以及他握紧的拳头,我其实有一点怕,但此时此刻,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也只能豁出去了。
最后,“战斗”在我的怒吼声中结束:“为了你,我天天六点起,十二点才睡,你有没有想过?”小付整个人已处于木然的状态,只说了一句:“你的意思我不配嘛!”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我们彼此都不搭理对方。现在的我有一点很好,就是不会长时间沉浸在气愤、慌乱、愧疚等情绪中。当我快速从愤怒中抽离后,却陷于接下来怎么办的困境——小付这样的学习态度,我该如何帮助他?
身心俱疲的我决定走出去,寻求帮助的同时给彼此留多一些的空间。临走前,我告知付爸爸让他关注小付的一举一动。毕竟,青春期的孩子谁也说不清他会干些什么不按常理出牌的事。
出门前,已觉得饥肠辘辘,打定主意先去来碗耙糯肥美的蹄花,配上一碗白米饭和爽口小菜,简直不要太美!
刚端起碗,准备入口第一块蹄花时,电话响了。一看号码,家里的座机,一定是小付。
“妈妈。”
“嗯。”
“我今天错了,你能不能原谅我?”
“不好意思,我现在有很多情绪,能不能稍后再谈?”
“好嘛,那你注意安全哈。”
我知道,一定是付爸爸做了工作,加上几小时的冷静期,才有了小付的来电。
最后一块蹄筋入口,朋友刚好到。我们说说笑笑给车加了油,然后沿着山边散步。
“现在有没有好点?”朋友关切地问道。
我笑着说:“早就不气了,我只是担心他的这种状态以后怎么办?”
“确实,这样的学习态度让人接受不了。但这么大的孩子,你如此粗暴的对待,他能不还手,说明他有多爱你,内心有多善良。”
是的,经朋友一说,小付对我隐藏的爱慢慢浮现出来——每次惹我生气后,总会像小狗一样来讨我欢心,逗我一乐;吃到好吃的,再馋也要留点儿让我尝尝鲜;虽然爱叫我的名字,却常常蹭着我的手臂悄悄问我爱不爱他……
我又想起那天小付的质问:“你们说只要我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就好了,现在我做到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要求?”
见我愣住了,朋友开口道:“其实青春期的孩子自身是很难的,他们的内在有许多矛盾和冲突,但自身力量弱,无法处理,所以常常有很强的挫败感。如果还要面对家长的各种苛责,确实很容易爆发或选择躺平。其实,我觉得考上高中就很好了,其他的随缘嘛。”
想当初,自己的目标确实就是他能上高中即可。但人的欲望无限,我似乎打着为他好的旗号,忘记了初衷。
“当然,作为旁观者,我对小付没有过高期待,所以能说的如此轻松。作为父母,你们的期待是较高的,出现这样的摩擦是可以理解的。”
确实,对小付我为何不能做到坦然?就是有许多期待——期待他能认真学习,期待他能进一所好的大学,期待他有一份光鲜体面的工作,期待他的未来一路坦途……当现实与期待相悖时 ,或没有达到预期时,我的焦虑愤怒便全都出现了。如此看来,我对小付的爱不够纯粹,无法无条件接纳他,我需要他不断满足我的期待。这就是为何我能常常劝慰家长对孩子宽容些、多接纳些,同时能平和看待学生犯错并耐心纠正的原因,除了爱,大部分因素便是我没有家长们的急切期待。
以终为始,我对小付的终极期待是什么?有饭吃,健康幸福即可。这些,大部分普通人都能达到。那就对了,目前的小付顺势下去,能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又何必再苛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