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开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破了国人按部就班的生活,大家戏称“在家躺着就是给国家做贡献”,确实,每个人都按照国家的号召居家隔离,疫情才能不传播的那么快。
假期延长,又不能出去玩,大人孩子都被“困”在家中,这时候差异就表现出来了,有的人在家待得很舒服,有的人在家待得快要疯掉,有的人趁着宝贵的独处时间丰富自己,有的人却憋不住非要跑出去给自己和他人添加不可控的风险。
尤其是孩子,他们不明白居家隔离对控制疫情的作用,只是觉得凭什么不让我出去玩,在家跟家长闹。这时候就到了考验家长和孩子的时刻了,如何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坐得住”的人?
独处的好处
周国平在《独处的充实》里写到:怎么判断一个人有没有自我?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世上没有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
人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获得外在的能量,通过交流获得资讯,通过交际获得友情,通过交往获得爱情,但是通过独处,可以获得向内的力量,可以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可以与自己的大脑交流,可以深刻地认识自我,改善自我。
能够与自己独处的人通常要有丰富的内心,他们不会因为孤独而抓狂,因为他们的内心丰盈,他们可以自己取悦自己,自己完善自己。
很多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时候,首先想到那些看得到的能力,比如学习成绩,各种体音美技能,有些有见识的父母会想到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或者对抗挫折的能力,但是几乎没有家长会培养孩子独处的能力,因为在我们的刻板印象里,外向的孩子更能适应社会,爱独处的孩子等同于内向,这是不被鼓励的特征。
其实,独处的能力与外向内向无关,它更像是一种内在修复能力,修复在外面受到的伤害,使内心更加强大,更好地应对外面的世界。
独处是一种能力,是内心强大的体现,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呢?主要是丰富孩子的内心。
丰富孩子的内心
1、阅读书籍
这是老生常谈,但是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最简单最有效的丰富孩子内心的办法。孩子在一种环境下生活,日复一日,难免单调,但是书里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地理类的书籍带孩子游遍世界各地,领略自然风光;历史类书籍带孩子穿越古今,与先贤对话,以史为鉴。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结晶,多读书,会让孩子的思维更开阔,见识更深远,更容易有大格局。
2、纪录片
除了纸质书,网上可以看到各种优质的纪录片,通过高清画面让孩子身临其境,增长见闻,而且英语纪录片发音标准,声音优美,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英语听力。
3、多出去看世界
出去看世界,不是简单地报个旅游团,上车睡觉,下车照相,急匆匆到此一游,而是需要家长用心地安排孩子的行程,去一个地方之前,先让孩子简单了解,产生兴趣,旅行的时候进行“深度游”,让孩子多了解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4、培养孩子思辨能力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世界是普遍联系,不断发展的,事物有两面性。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思辨能力,不人云亦云,学会独立思考。
孩子见多识广,内心丰富,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更容易享受独处的时光。
家长要给孩子独处的机会
我们发现孩子小的时候很会自己玩,玩一个玩具,或是看一群蚂蚁,在大人看来很无聊的事情,他们能津津有味地玩半天。自己给自己制造快乐,是一项很伟大的生存技能,是孩子比大人厉害的地方。
有些家长不明白这点,觉得孩子自己一个人玩太孤单了,就总是想给孩子“陪伴”,在孩子自己玩的开心时,参与到孩子中来,教孩子玩具怎么玩,给孩子制定游戏规则,教孩子认字,孩子的独处被生生打断,家长还觉得自己是个“完美”家长。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做过实验,名为“What happened when kids are bored?”看孩子在无聊时,能做出什么事情,结果发现无聊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几个孩子被留在一个房子里,里面只有桌子椅子和少量生活用品,他们被告知工作人员很快回来。
开始几个孩子很无聊,但是慢慢地,他们把日常用品想象成城堡和船,开始自导自演玩得很开心。
德国的幼儿教育提倡“让孩子自己玩,自己去发现和决定玩什么”。德国的幼儿园里,老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只占少数,多数时间是孩子自由活动,玩具摆放在固定位置,孩子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
孩子一个人的时候,不会无聊太久,他们会自己找乐子,找游戏方法。所以家长要学会放手,给孩子独处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寻一个人玩的乐趣。
家就是孩子的玩耍区,孩子会爬或者会走后,可以让孩子满屋子玩,家长要做的就是营造安全的玩耍空间,比如把尖锐的桌子角贴上防撞条、把危险的物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电源插座贴上保护条,不让孩子进入的区域关好门,地板保持干净等。
婴儿期的宝宝就有了自己玩的能力,比如自己躺在床上,看着摇铃咿咿呀呀、手舞足蹈,或是吃着自己的手或是脚,津津有味。家长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自娱自乐的能力,不要一直去逗他,让婴儿对大人的逗乐产生依赖,失去了自己玩的能力。
除了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独处能力外,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第一步,当孩子自己玩得很投入时,家长要做个安静的旁观者,不要去打扰孩子。第二步,家长可以在孩子自己玩时,偷偷地离开一会儿,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玩的感觉也没有那么差。
让孩子学会独处,什么时候都不晚,让孩子享受自己待着的时光,练就自我娱乐的能力,不仅能解放陪孩子玩到精疲力尽的家长,更能让孩子获得受益终身的幸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