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是平安夜、圣诞节了,年轻人已经压抑不住激动地心情,铆足了劲的准备着即将到来的节日,男孩要积极的准备礼物,女孩也在激动地等待着男友送的礼物,各个商家也已经早早准备好了节日的气氛,圣诞树,圣诞老人。
在西北农村,一位老汉去赶集,看见集市上一家店铺门口身穿圣诞老人衣服发传单的人,不由得心里叹一口气,唉,中国人过什么洋节啊,唉!
如今我们国内已经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西方节日,情人节,复活节,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平安夜,圣诞节。因为其特殊的文化和异域风情,再加上一些商家和个人的极力推荐,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一些商家更是借机造势,节日期间消费打折或者做一些活动,营造气氛,吸引消费者,所以现在,这些西方的节日对我们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反之,我们许多传统的民族节日却渐渐没有了当初的味道。
年轻人追赶时髦,商家借洋节赚钱,都可以理解。
刚过去的冬至,冬至吃饺子、扫墓,现在更像是一种形势而节日的味道却很淡,尤其是农村,本来农村对于传统节日是很重视的,上篇文章小编说过,因为儿女不在家,家里的老人自己过节却有些伤感和没意思,于是节日每一年都有,但味道却越来越淡,让人心寒。
节日代表着一种文化,这些西方的节日在国内的盛行,更像是一种文化冲击甚至是文化侵蚀。会不会多少年以后,我们的一些传统节日会被年轻人所遗忘,而仅仅只是存在于日历上面?如果真会这样,那将是一件可悲的事情,民族的可悲。我们的传统节日,含蓄且深沉,有深厚的民族情节,端午思贤臣,中秋念家人,重阳尊老者,清明怀故亲……这些载誉千年的美德,历久弥新,永不褪色。
我们在发出这种声音的时候,经常会有反对的声音,“过洋节怎么啦?我就崇洋媚外怎么啦?土帽!!!”。你能说他们什么?(小编心里很不爽!)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其形成基本与原始信仰、祭祀神灵与祖先、天文历法、物候节气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我是一名中国人,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每一位中国人传承、保护和弘扬。
之前在北京卫视《传承者》节目现场,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台花鼓,满堂喝彩。几位青年评论员对此发表观点,其观点毫无常识,引得陈道明老师现场发飙。由此,我们再次发问,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了?传统文化常识都没有?好可悲!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和行为还没有完全成熟,具有很强的易变性和可塑性,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和诱导。如今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盛行,对青少年各方面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将来他们对西方节日越来越注重,而对我们传统节日越来越淡漠,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最后,小编呼吁,传承、保护、弘扬传统节日、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