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一下,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遇到一点小事连觉都睡不好,明明只有一点不顺利,偏偏认为天快塌下来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悲观的人。
你可能也感觉到,抑郁症这个词出现得越来越多了,研究发现,抑郁症的患病年龄在逐年降低,人数也在迅猛增长。上面说的悲观的人,就是抑郁症易感人群。
我们需要认真关怀自己的内心。人生不只有真善美,还有假丑恶。如何自我调节,真正掌握人生,积极心理学给出了部分答案。
美国心理学大师马丁·塞利格曼,他引导心理学不再只关注人性黑暗、脆弱和痛苦的一面,应该关注人类的美德和优势,大力提倡建立积极心理学,所以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越来越指向这三点:人有变得更加积极的天性和能力;人是被未来所吸引,而不是被过去所驱使,我们可以主动干预大脑模型,让它做出更符合自己利益的预测;通往积极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每个人都可以选到最适合自己的积极心理方案。
最近在学习清华大学赵昱鲲老师的《积极心理学》课,这篇先分享十一个关键认知概念:
幸福:
一个人的幸福程度确实和收入多少有关。在收入较低的群体中,钱越多,痛苦和压力越少,人就越幸福。如果已经解决温饱、衣食无忧,我们就可以用钱买幸福了:比如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把钱花在经历上。幸福其实不是形容词,而是一个动词。它存在于行动之中,而不是东西之中。重要的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你拿你拥有的东西去做什么。
情绪:
积极情绪能促进人的健康。积极情绪让人放松,激活的主要是副交感神经,让肌肉和器官获得休息,整个身体重归平衡。积极情绪能够拓宽人的思维,不仅体现在认知上,也体现在人际关系上。消极情绪同样有它的作用:提醒我们坏事的存在,并且协调我们去应对。觉察情绪,可以使用“情绪正念冥想”,分四步:认识、接纳、探索、分离。
情感:
情感是长期稳定的有意义的感受,而情绪是短暂的不确定的本能反应。归根到底,是情感定义了我们每一个人。情感是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独特的成长过程中积累的感情联系,并且对它们做了诸如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解释。你跟别人不同的地方,正是你爱谁、恨谁、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而你做事的根本动力,其实也是要满足你的情感。
自主:
人的动机分为三种:无主动机、他主动机和自主动机。自我决定理论,可以用孔子的一句话来概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主动机对应的更多是匮乏需求,而自主动机更多对应成长需求。你越自主,自我就越强大;自我越强大,就越可能做出自主的决定。在积极心理学看来,自主不是形容词,自我也不是名词,它们都是动词,都体现在你每时每刻无数的行动中。
成长型思维:
对于智力,人们经常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认为智力可以一直成长,和固定型思维,认为智力是先天决定的,固定不变。成长型思维让人更追求学习型目标,也就是更在意学到了什么,遇到挫折之后还会想要战胜困难,并且会越战越勇;而固定型思维让人更追求表现型目标,也就是更在意外在表现,遇到挫折之后更容易放弃。培养成长型思维方法很多,最简单易行的,注意自己内心固定型思维念头,然后用成长型思维取代它们。
自尊:
所谓自尊,在心理学上,是指一个人对自我的总体评价和感受。你觉得自己有价值吗?有能力吗?值得被爱吗?总体上你喜欢自己吗?这些答案越肯定,这个人的自尊就越高。自尊有两层,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内心最强大的人是稳定高自尊,也就是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都高的。想要提高内隐自尊,只能通过日积月累的行动,获得一点一滴的成就。这些自豪感、获得感、奋斗过程中的心流、咬牙坚持的毅力,才能把你大脑里的深层模型训练得真心相信你是有价值的。
心流:
心流是指,你全神贯注于某一件事情当中,有一种驾轻就熟的控制感,沉醉其中。你感觉不到时间流逝,也忘记了自己和世界的存在。心流本质上是一种精神负熵,一来降低了你大脑的混乱度,二来能提升大脑对外做功的能力。心流发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目标明确、反馈即时、难度和技能相匹配。挑战大概比技能高5%-10%的时候,跳一跳、够得着,最容易产生心流。
优势:
积极心理学总结了24项品格优势与美德体系。
智慧:创造力、好奇心、判断力、好学、洞察力;
勇气:勇敢、坚毅、诚实、热情;
仁慈:爱与被爱、善良、社交智能;
公正:公民精神、公平、领导力;
节制:宽恕、谦逊、审慎、自我规范;
超越:欣赏美和卓越、感恩、希望、幽默、灵性。
发挥自己优势的三个方法:把你的优势移植到另一个领域;在劣势场景中使用优势;不只要互相指出、互相欣赏对方的优势,还得拿出自己的优势来,大家共同做一件事情。
人际:
人际关系本身就是幸福的一部分。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仅会直接给你带来爱和温暖,也会给你提供一个强大的缓冲网络。最幸福的人是自主联系型,自己决定跟谁联接、如何联接。自主和联接,都是人类的基本心理需求,其中任何一个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都会出问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本来就不可能只有甜蜜,没有伤害。关键是对关系抱有一种成长型思维,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靠你建设的。
价值观:
价值观的本质,并不是罗列一堆好东西,而是在冲突中做出选择。积极心理学认为,追求内在价值观的人,比追求外在价值观的人更容易幸福。价值观的作用,其实就是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给自己的一个确定性。事上磨练价值观的三条途径:发起跟世界的互动,探索自己的情感变化;主动行动,反哺自己珍视的价值观;用挫折倒逼价值观成长。
意义感:
人生没有意义,但是人却生来就有意义感,也就是对于“我这一生到底是为什么而来、有什么价值、要做什么、实现什么目标”,都有自己的感觉和评估。简单地说,意义来自于连接,你能够把人生跟越多的东西产生越深的连接,你就越感到人生有意义。中国文化的传统是“天人合一”,中国式的意义在现世、综合了更多元素、更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