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我有幸聆听了涧西区教研室龚若梅老师的讲座《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整个上午龚老师娓娓道来,感觉如春风拂面,讲座的内容对我们一线教师非常实用,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们懂得了读懂教材的重要性,怎样去读教材,怎样才是读懂了教材。
讲座开始时,龚老师对在场的老师做了调查:你在教学中最缺乏什么?老师们绝大多数认为缺的是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或教学设计能力,不缺数学学科知识,也就是数学教材内容不在话下,我也这样认为。听了龚老师的讲座,才知道自己有多浮浅,读教材只停留在表面,深层的、内在的没有挖掘出来。
读未必懂,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一遍遍的看教材看教参,却陷入了误区和苦恼的困惑。听了龚老师的讲座,我知道了读懂教材要做到:厘清知识的本质,读懂知识深层蕴含的价值,带着思考读教材,挖掘教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会高观点分析教材,比较不同版本的特点。比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也是准备木条做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拉一拉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没想过学生如果提出用铁条焊一个平行四边形也不会变形这个问题,我该怎样处理。这就是没有厘清知识的本质,把三角形的稳定性与生活中的稳定现象弄混了。
读与懂之间必须有“想”这座桥。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用什么方法?原来在什么地方?要达到什么地方?当自己能够完全说服自己,回答清楚地时候才走出了读懂的第一步,只有研读透教材,才能更进一步。一位老师也说:一节课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广度,是否能挖掘出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否能在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数学演变历程。
讲座结束时,龚老师还谆谆教导老师们,要时常翻开笔记本看看自己记下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真是一位大爱无私的老师,为龚老师点赞。
至此,8天的学习结束,虽然这8天的学习时间不长,但学习的收获丰硕,不胜枚举。培训的结束并不等于学习的结束 ,结束也预示着新的开始,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努力工作,做最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