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我们自己想要健身,买了跑鞋,坚持跑了几周,下雨歇了几天,然后就再也没有出去跑过;想要学英语,下了一堆资料,花了几千块报了培训班,学了不到一月,就因为工作忙、要陪家人等等原因放下了;想要读书,买了一堆书放在书柜上,然后就再也没有打开过,放在一边积灰………我们想一想有多少次,明明为任务留下了大量的时间,却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动手?又有多少次,明明斩钉截铁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如何如何?却一次又一次地拖延,直到放弃?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拖延?
首先,注意力分散;如今,信息已经是铺天盖地、无所不在,过多的信息让我们无所适从。太多的信息,太多的决定,太多的选择——信息的泛滥让我们不管你身处何时何地,也不管你是在工作还是在家里,我们都可以在网络冲浪中数小时地迷失自己——阅读新闻,不停地搜索,刷微信,看微博,看直播视频……这一切在严重分散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注意力,无法集中时间专注于手中正事。
其次, 追求完美;追求完美的人总希望一切准备充分再行动,一件事情总想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再去做。这是完美主义者最喜欢的观念之一,他们相信每个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的解决办法,而找到这个办法就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在发现正确的解决办法之前,他们不愿意采取任何行动,也不承担任何任务。因此,与其冒着做出错误决定的风险,不如什么也不做。
最后,有一个著名的帕金森定律,最初的含义来自一句谚语:“工作会膨胀,以至会填满消耗所有可用的时间。”也就是说,在时间上工作的拖延具有腐蚀性和繁殖性。对于给定任何长度最后期限,拖延都会吃掉所有规定时间,直到最后期限截止前才会开始动手。人总是不拖到最后一刻,决不罢休!也就是说,工作的效率从根本上不取决于工作本身任务的大小,而是取决于给定的“资源大小”。安全时间太长,人就松懈了,一般会拖到最后一刻,在马上要交账的压力下才会动手。临阵磨枪、临时抱佛脚这些俗语就是形容这种情况。
很多学生寒暑假作业都会拖到最后才做,就是因为寒暑假时间比较充裕,自由安排度很高,这却反倒成为拖延的重要原因。帕金森定律是目前对官僚体制效率低下最好的理论解释。即时间、精力、人力和财力等一切资源,都会因为太充分和缺乏制约而遭到滥用。具体而言,时间管理上,就是因为给定期限太长,导致办事速度缓慢;人员编制上,就是因为人力资源太丰富,导致人员不断膨胀。
在现实中往往会发现,一项任务给予的时间越充足,完成计划的时间往往会安排越放任、浪费的时间会越多,人因为拖延产生的焦虑感和内疚感会越强。时间越多,效率越低;安排越晚,启动越难。反之,安排越早,效率越高;安排越紧,速度越快。
结合自身的经验克服拖延的方法
第一、想清楚:就是找出你最渴望实现的目标。其实大家都差不多,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比如说想读更多的书、学更多的知识、减肥、健身、变得更自信,等等。但我们拖延的原因也许就是因为想要的东西太多了,没办法一次完成。所以,第一步就是给你想要做的事情排一个优先级,想清楚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订一个合理可行的目标,而不要订太高的目标,或者期望太高。尽可把目标具体化,比如跑步,不是一开始我就要跑800公里,坚持跑一年;你一开始要做的就是从床上起来,穿上跑鞋走出去,哪怕是跑一两公里,不要求速度,不在乎距离。
第二、快动手,这一步也很重要。重点就是“快”,别想那么多,先做起来再说。目标也设置好了,从其中最简单的步骤开始。只要开始做了,坚持下去的可能性就高了很多。此外,克服拖延,你还要克服一个叫做“是的……但是……”的思维陷阱。这种思维是这样的,比如,当你想运动的时候,你可能会这么想:“是的,我知道该多运动,但是,我还没准备好。”“我还没准备好”这句话几乎是一个万能的拖延理由。背后的意思就是,不是我不想做,而是我还没准备好。这可以让你心里没那么愧疚。立刻开始,让自己尽快地进入状态。
第三、简步骤:简化一切步骤,让你可以以最少的时间、最短的路径去启动它。人会有这么一种现象:当我们去做一件事情时,需要的操作步骤越多——尽管可能每一步都很简单,我们完成它的动力也会越低。
比如,喜欢看书的人,家里的书多半不会整整齐齐地码在书架上,而是床头柜、书桌、茶几,三三两两散落在各处,因为这样才能随时随地随手抓起一本书来读。热爱写作的人,也肯定不会需要坐在书房里,正襟危坐,铺开笔记本才能开始写字,他们会抓住一切时间,利用手机、便签、纸条等一切工具进行写作。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自己时时刻刻保持一种状态:随时可以开始执行,进入开始状态。
这个现象,其实就是利用阻力和动力的方法:通过简化行动所需的步骤,来尽量减少阻力;从而,达到让动力高于阻力,推动我们去行动的目的。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坚持跑步,一个方法就是,把跑鞋、运动服、腰包挂在进门的衣架上。这样,当你想跑步时,你走到门边,发现一切已经准备就绪——穿好鞋,换好衣服,拿起腰包,立刻可以出发,而不是还要从衣柜里把这身行头找出来,你去跑步的意愿就会大大提升。
简化一切步骤,让你可以以最少的时间、最短的路径去启动它。人会有这么一种现象:当我们去做一件事情时,需要的操作步骤越多——尽管可能每一步都很简单,我们完成它的动力也会越低。
从心理学来说,一旦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某项工作,若无迅速处理事务的习惯,就很容易会不自觉地放慢节奏,迟迟不启动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因为迟缓开动所带来的拖沓感、蹉跎感而产生对任务本身的消极情绪。这种负面情绪的累积,会让你越来越不想启动任务,甚至会逃避任务;直至最后期限,才被迫集中精力去开始。最后期限到来的紧迫感,会让你在完成工作时压力倍增。而由于拖延导致的自责情绪,负罪感,自我否定,贬低和焦虑,让你对工作产生深深的厌恶,也会让自己的心理健康大打折扣。
战胜拖延,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