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对以上的未竟遗憾,需要我们后人在这方面做与时俱进的完善——其实,佛家文化就在超越方面有诸多启迪。雪漠心学在方法论上借鉴了佛家的许多有效经验,着力于实证性、次第性和超越性,可复制性极强,以期从根本上解决罪恶性问题。“破执成超越”,提倡积极做事而不执着于结果,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避免产生功利主义和为了达成目的而不择手段。雪漠心学注重实践论,有一套有效的实证次第,其做事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做事,而在于通过做事来修心,所以如果为了做事而做事,一但做事就执着于结果,就偏离了方向,把工具当作目的了。到最后的阶段,破执超越是甚至连修心这个目的也要放下的,因为执着于任何东西都是执着。“大善铸大心”,善恶的评判标准不局限于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是人类整体乃至众生的共同利益,要以自己的每一个行为,是否能对他人和世界产生真正的益处,作为善恶标准。这并不是否定本心良知的作用,而是强调在认知真心之前,以大善为行事炼心的标准,这样才能铸就一颗心量宏阔的大心,善行铸善心,善心生善行,达成一种良性循环,不断向上。
“随缘得自在,安住光明境。”认知了真心见到了光明,便要安住于光明之中,用真心面对一切事物,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却不生执着,让心处于宽坦自在的状态。“无为无不为,行为利众生。”没有刻意要做什么事,事情来了去面对,事情走了就放下,不管无为还是无不为,关键都不在于做不做以及做什么事,而是做事时心的状态。所有的这些行为,出发点都不是为了满足自己,而是为了有利于众生。
综而述之,其内在的要义,就是四个关键词语:“当下关怀”“明真心”大善铸心”和“破执超越”。“当下关怀”“明真心”是因位基础,“大善铸心”是道位方法和过程,“破执超越”是果位目的,也是贯穿始终的要诀,在“大善铸心”并积极做事的过程中保任真心,将真心生起的智慧用在“大善铸心”的行为中,最终要实现“破执超越”,并且破执是所有行为的根本指导思想。总而言之,雪漠心学就是要让人明白且运用自身本有的真心智慧,在利众行为中实现超越。
(待续)
附:作者介绍
雪漠,原名陈开红,甘肃凉州人。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化学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文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人文导师”。曾获“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甘肃省拔尖创新人才”“2015年中国品牌文化十大人物”等称号。著有长篇小说:《野狐岭》《深夜的蚕豆声》《凉州词》“大漠三部曲”(《大漠祭》《猎原》《白虎关》)、“灵魂三部曲”(《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诗集:《拜月的狐儿》;文化著作:《一个人的西部》《大师的秘密》(8卷)、《佛陀的智慧》(3卷)、“光明大手印”系列(10本)、“雪漠心学大系”《文化传播学实践教程》《雪漠心学概论》《雪漠智慧课程》等;文化游记:《匈奴的子孙》《堂吉诃德在北美》《山神的箭堆》《带你去远方》。作品入选《中国文学年鉴》和《中国新文学大系》;荣获“第三届冯牧文学奖”“第六届上海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2004年度“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第二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等奖项,连续六次获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敦煌文艺奖”,连续三次获甘肃省文联和甘肃省作协颁发的“黄河文学奖”;入围“第五届国家图书奖”,三次入围“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