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以说是浓缩了我们很多人的身影。
有一个美国学者,她研究了一个课题:为什么陷入贫困状态的人很难脱贫。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她名校博士毕业后,没有去华尔街当金融高管,也没有去大公司拿高薪,而是去了贫民窟。
很多人觉得,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不够勤奋,不愿意思考。
这个世界大把挣钱的机会,如果他们足够努力,懂得抓住机会,怎么会一直陷在贫困状态中?
女学者隐瞒她名校博士的身份,潜入贫民窟,像他们一样生活工作。
她详细记录了每天的生活,大同小异:
每天早上不到5点就要起床,由于时间紧,早餐只能匆匆吃点面包。
工厂制度严格,不允许员工随便离开岗位。
因为是流水线式操作,所以连上厕所必须申报上司请假批准才能去。
时薪很低,必须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才能拿到保证基本温饱的工资,如果想要体面一点,需要工作更长时间。一天24小时,一大半都在固定的工位上度过。
午饭和晚饭都是吃快餐,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
终于下班了,累,精力早已经消磨殆尽。睡觉之前会有几个小时的娱乐时间,为了缓解一天的困乏,酒吧、夜总会、歌舞厅、都挤满了人。
大概会在11点到12点之间喝得醉醺醺地回来,睡觉。
持续循环这样的日子……
这就是贫民窟生活着的穷人日常的生活,以最廉价的劳动力获取报酬,每天工作超10个小时,下班后的娱乐活动往往也是简单的感官刺激。
经济学家将这种生活状态称之为“贫穷的死循环”。
上面的那个故事虽然发生在贫民窟,但是如果我们跳出来仔细的思考,其实这不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身影么。
每天在单位忙忙碌碌,但是仔细回味却又不知道干了写什么,这是不是我想要的状态?
每天周旋于各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上,自己几乎全部的激情精力都被慢慢的磨尽了,听从领导安排,机械的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好不容易熬到下班,听说今天不用加班?真开心!下班开车或者挤地铁,拿着手机听首歌,看会娱乐节目,一天又一天,节衣缩食,发发牢骚,第二天依旧如此,循环往复。
这是一种无论如何努力,却发现自己一直在死胡同里打转,无法脱离这种生活状态的无力感。
我一直在思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究竟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这样看起来好像很有用的努力,是不是只是我们在某一个深坑里换了下位置根本就没有爬出来,我们跳来跳去其实都在一个圈子里,根本就没有走出来,而自己却浑然不觉。
除了日常工作和按部就班的路径,有没有别的什么东西,是可以尝试着投身进去,去探索和实践的?
这个时候只有往外看,才会知道当自己就这么一天天埋头苦干下去的时候,以为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往前过的时候,新趋势和新力量早已在不知不觉间出现。
那为什么我们没有发现?后来我想明白了。
因为我们一直都有一个包袱,叫做:“过去的成功经验”——总是习惯于沿用过去已成功的“经验算法”,以至于当它不适应环境时,我们仍然意识不到是自己的问题。我们长期处于某种状态,判断力和认知能力会因过于关注眼前问题而大大降低,而没有多余带宽来考虑投资和长远发展事宜。
那如何做才能更好的培养自己的外部视野的?
很重要的一点,认知能力!因为认知能力决定了做正确的事,这比正确的做事要重要100倍。
什么是认知力?
比较官方的说法是:主观对非主观事物的反应能力,认知能力越高,反应越接近事物的本质。如果变成大白话,就是:使判断更接近事实的能力。
认知水平高的人各有不同,认知水平低的人都是相似的,那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所以不要画地为牢,局限自己,扔掉狭隘的观点,才是对将来的自己的一种负责。
让自己多涉猎,多了解新的方向,新的事物,与自己不相关的方向。
因为不到最后我们永远不知道未来我会干什么,在哪一个领域奋斗。那这个时候我就必须要多多拓宽视野,增长自己的能力。这样我们的心态才会更加积极,也能让整个人的状态进入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