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兰州的第三个年头了吧,回想起来历历在目,16年的平安夜那天跟一个故人在咖啡厅坐了一下午,聊了大家离开家来到陌生城市的感同身受,期间聊到想要的生活,我说我退休了想去山上开一家客栈,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这样绝对理想的生活终究能否过上呢?现在想想,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的朝九晚五呢?每一种工作都有其艰辛与压力,必然是付出了一样才能获得另一样。
晚上回到房子,又跟室友在一起过了,一盏昏暗应景灯光,几瓶爽口的江小白,三个穿着睡衣姑娘。 手机里放着李宗盛大哥的山丘,几个人疯疯癫癫的唱着……越过山丘,却发现无人等候…… 是啊 山丘那边无论是否有人等候,还得嬉皮笑脸的面对人生的那些难。这就是成长,人生路上会哭化妆的应该是每个人吧!几瓶酒,几个人的心酸故事,便是最好的下酒菜!一番微醺过后,姑娘们都安安静静的睡去……
17年,那段时间去广州学习,平安夜那天也正好休息,撸了个妆仪式满满的出门了。一个人背着包游荡在广州的街头,耳边是听不懂的粤语。也不知道为何,那个晚上脑子里没有什么孤不孤单的念头,也没有收到圣诞礼物,却满心欢喜的给自己买了一块大大的蛋糕,还在人群中一个人自拍。
回过来头来想并不奇怪啊,开心这种事,就看自己怎么想了,明明可以自己制造,却一直期盼别人给予,本来一切都好,就是依赖心作祟,而无所依赖,对没有可能发生的事存有希望,并等待回音,浪费生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幸福自己给,你愿意为我增添色彩更好,没有,我也多姿多彩。
今年……也就是昨天,下了班,一出单位的门。迎面而来的是浓浓的市井气息,是食物的飘香,是热闹的谈话声,对面迎面走来的小情侣,身上穿的情侣工装服,一直是我想要的,大家都是仪式感满满。 走了两步便是星巴克,想进去买一杯热热的拿铁在回去的车上喝,还有这些天心心念念的芝士蛋糕,一只脚刚迈进去,看看自己从上到下满身是灰,蓬头垢面。是因为近期工作环境有点特殊的原因,搞的整个一吃土少女,这幅尊容进去可能会显得很突兀,便又退了出来。我只是因为外在因素才没有进去吗?其实是心里渐渐少了那份仪式感,那份我认为重要的东西。没有了心心念念与嘘寒问暖 ,没有了无话不说与感同身受,没有了精心准备与量身定制,有的只是话到嘴边又咽下去的就这样与就这样。 下了车,走到楼底下,想要买几瓶酒,想让自己像往年一样置身于这样的节日气氛里,心里是这么想着,却还是头也不回的上了楼。过节与不过节 好像也不真的在乎了。日复一日,慢慢的 生活失去了很多独特的感受,和那份浓浓的情怀。我知道,我要重拾那份遗失的对待生活的热情与情怀。
德国作家洛蕾斯利曾说过: “有仪式感的人生,才使我们确确实实有了存在感。不是为他人留下什么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满热忱地面对生活。在漫长而无边的黑夜里,只有善待自己,才能让生活变得精致而丰盛。愿你我能感受平凡生活中的小确幸,重新拾起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这何尝不是一种高品质的生活。在我看来高品质,这跟物质的多寡无关,也跟虚荣无关,而是来自心灵深处的愉悦,以及思想的高度。物质但不俗气,入世又非市井,将生活拾掇的精致妥当。
容颜变,岁月迁,心中的温情永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