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9
继两次读书会后,今天又参加了三级修学分享会,是我第三次来参加菩提书院的活动。
坐电梯来到28楼的菩提书院,门口深灰色的长方形地毯上已经整整齐齐排放了一双双过来参加活动书友脱下来的鞋子,另外还有几双杏色的棉拖鞋供大家换穿。走进书院,今天的分享会在右手边的大教室里,今天第一次进入这个大教室,感觉很明亮,是榻榻米室,地板垫的很高,底下安装了地暖,布置简明整洁,大家坐在蒲垫上,按照不同的小组围坐在矮桌边。
今天主要内容是让大家讨论和学习为什么要修学佛法?
一开始,主持人慧怡师兄先是给大家放了一首《处世梵》,让大家静心。前奏是几声钟声,接着是轻柔的音乐和风铃声,非常悦耳,等到歌声响起时我觉得好感动,忍不住泪流满面,似乎是内心深处的苦难被人看到一样。
接着慧怡师兄引领大家就几个主题进行了讨论:
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佛法?
“每个人生命中都有解脱的需求”
“每一个生命都有觉悟的潜质”
“每一个人都有自我拯救的能力”
——济群法师
我们的生活现状如疲惫、烦恼、迷茫、焦虑、痛苦等
我们平时如何解决呢?可能是娱乐、忙碌、发泄、旅行这些方式;
真正的解脱是解脱内心的烦恼。
部分学友分享如下:
1、殷明师兄分享了对他影响非常大的一本书《故道白云》 一行禅师著。还分享了他念佛的、打坐、念金刚经、拜佛等修行方法,他说打坐对他是有用的,是开智慧的,会让思维更清楚,如果打坐期间打哈欠,是因为一些孽障的关系。
2、一位心理咨询师分享了他的想法,他主要是做心理咨询和情感危机的干预,说他在工作中发现心理学知识并不能解决现代人的问题,倒是他自学的一点佛法可以让人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他来参加三级修学,是想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并发愿将要通过喜马拉雅等形式,让1亿人了解佛法。另外他还提到了认知疗法、正念疗法。
3、主持人慧怡师兄分享了她自己所在的小区,两个不同的门卫的行为给她的启示。她晚上晚班回家,一个门的门卫会热心的给她开门,另外一个门的门卫就怎么都不肯开门,必须让她自己开。一开始,她觉得第一个门卫给别人随便开门太不安全了,另外一个门卫呢,对任何人都不开门一点都不讲人情。在她学习了佛法后观念转变了,她后来觉得第一个门卫是有利他的心,而第二个门卫则是对安全很在意,两个人都很好。事物本身没有对错,关键是我们怎么看待,转念之后就不一样了。
二、如何才能有效的学习?
学习佛法的难题
善知识:需要有人指导
浮躁忙碌:需要静下心、有时间学习
佛法浩瀚:那么多佛经,哪种适合我?
逛街式学佛:不成体系、学的零散
偏执型学佛:重视形式、而不是慈悲心
三级修学班是系统的学习,有简明完整的修学体系,有彼此鼓励的共修氛围。
菩提书院全称苏州西园菩提书院,是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注册的佛学社团,是引导大众修学佛法、走向生命觉醒的心灵学院,是开展人生关怀和心灵慈善的精神家园,是面向海内外进行佛教文化交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民间组织。由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济群法师创办并担任导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担任名誉院长。
慧怡师兄说菩提书院是2011年起源于苏州西园寺,至今已经开办了8年了。
三、认识三级修学模式
开班人数为15人,分成5人一组的三个小组。
形式为每日自修45分钟,每周小组共修1次2小时,班级共修1次2.5小时。
班级共修由辅导员(至少参加2年的三级修学班)带领,落实法义,还有实习辅导员和助理辅导员一起参与。小组共修是更好的理解班级共修的内容,在小组讨论中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生活中不能落实的案例在班级共修中一起思考,大家给出不同的观点,也许就能解决问题了。
四、服务大众模式
公益(无偿不代表不珍贵、不能用价值去衡量)
单纯(不涉及任何利益关系)
专业
解行合一(身口意统一)
五、我要做好的准备
对于学习佛学文化的决心
再小结一下前两次读书会的内容。
一次分享的是财富观,因为隔得时间有点久了,现在只记得是读了书上的一段关于不义之财是毒蛇的,印象比较深,另外当时的主持的师兄还分享了一个身体修炼的方法,当场就练得非常舒服。
一次分享会是人际关系,大家的分享如下:
1)感到的不舒服可能是自己不够好,可能是他的立场与我不同,也可能我对他有不了解的地方。
2)对你宽容的人就好吗?对你严格的人就不好吗?
3)恶缘要接纳,来磨练心性
4)建立一种平淡的关系
5)对一切众生有关爱和慈悲
6)与人的关系是无常的,变化的,不粘著
对我而言为什么选择三级佛法,就是想帮自己建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动力,让自己活得更明白更轻盈更喜悦,而不是在生活中一遇到什么事情就产生困惑,不知自己该如果做,或者知易行难的这样一种迷茫的人生状态里。